小厕所,大民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连续4年将之纳入河北省20项民生工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48.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1.1%,越来越多的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这是记者从省委宣传部前不久召开的“河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20项民生工程推进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省委、省政府去年确定的农村户厕改造任务是100万座,规划建设公厕2万座。截至目前,全省共改造农村户厕141.11万座,建设公厕2.15万座,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同时,我省坚持农村改厕与长效管护一并推进,累计建设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站3690座,覆盖村庄41132个,覆盖率86.3%;累计配备抽粪车12890辆,覆盖村庄42404个,覆盖率88.97%;累计建设厕所维修站1820个,覆盖村庄39467个,覆盖率82.8%,基本实现了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能利用。
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我省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科学选择模式。我省充分考虑地理气候、水源水量和污水处理等实际情况,根据防冻、节水实际要求,因地制宜、因村而宜选择改厕模式,合理规划农村公厕布局。印发《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指导手册》《厕所革命50招》《厕所粪污处理9种典型模式》,推出了一批“少花钱、易操作、好推广”典型范例,供各地选择推广。其中,邱县和武邑县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生态环境部联合遴选的全国典型范例。
严把改厕质量。改前把好产品和施工队伍准入关,选择质量合格的厕具和技术过硬的队伍;改中把好施工监理和群众监督关,对关键环节特别是地下工程进行全程监督;改后把好竣工验收关,兜住底、收好口,确保不遗留问题。
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摒弃“大包大揽”的传统行政思维,坚持农民的事情让农民干,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组织群众全程参与产品确定、质量检验、施工监理、工程验收和后期管护,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长效管护。探索建立厕所维修、粪污清运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三项机制”,设立维修、抽粪、举报三个服务电话,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用得放心、用得安心。(记者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