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勇者先。
这个春天,宁波余姚市四明山革命老区一派生机勃勃:在浙东横坎头村,余姚市委专题研究推进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工作,出炉《加快打造四明山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行动方案》。这是继《余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后,又一张催人奋进的蓝图。
开局决定全局,起跑即是冲刺。余姚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找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明确“七个新”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举措,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如今的余姚,梦想铺纸、实干落笔,正着力把共同富裕落实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产业提档”
发动“经济引擎”
在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内,浙江传习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甬产”传习机器人已逐步走向市场。研究它的内部构造,你会发现,它集合了一批地道的余姚制造:舜宇光学的视觉系统,智昌科技的控制器、驱动器以及示教器等,都是余姚企业逐鹿全球的拳头产品。
按照计划,“全甬产”传习机器人将力争在今年底实现产量突破1000台、产值破8000万元的目标,到2025年底,力争旗下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三。
这条闯入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鲶鱼”,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围绕本地产业链打造的机器人整机公司,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全国43个“千亿县”之一的余姚,随着双臂灵巧机器人、重载AGV等25项省级以上智能制造首台(套)产品等一批高精尖新产品的加速涌现,经济活力不断迸发。去年,余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实际同比增长9.1%,比宁波全市实际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5.23亿元,增长11.4%,尤其汽车制造业增长高达28.9%。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共富”之基。“共富”要求财富“蛋糕”不仅体积要更大,分量还要更足。近年来,余姚深入实施产业大提升行动,推出单项冠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15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家以上。余姚还加快补链延链强链,重点依托舜宇、吉利领克、江丰电子等龙头企业,聚力做强“35”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新材料等四大标志性产业链,目标到2025年四大产业链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元、7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
产业提档,需要腾空间。余姚开展全域国土空间整治行动,建立“三区两线”的空间管控体系,实行工业用地总量控制和零星工业用地弹性控制,建立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地价与产出相挂钩的竞价制度,完善差别化地价等用地政策,优化“土地超市”,鼓励既有工业用地实施“零增地技改”“提容增效”,提高土地配置质量。目标到2025年,工业用地规模总量不低于75平方公里,65%工业用地集聚入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高到60万元。
“红村抱团”
搭上“致富快车”
共同富裕,意味着“既要城市繁荣,又要乡村振兴”,“既要陆海统筹,又要区域协调”。
余姚546.7平方公里的四明山革命老区,涉及8个乡镇(街道)、78个建制村,这里大多基础较薄弱,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因而,对余姚来说,老区致富是推进城乡统筹、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子”。
位于四明山腹地的梁弄镇横坎头村是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所在地,红色资源丰富;离横坎头村不远的千年古村汪巷村,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被誉为“状元故里”“学士之乡”;甘宣村发展小水果产业,樱桃园采摘游红红火火……今年3月,横坎头村、汪巷村、甘宣村等9个“红村”抱团成立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以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经营理念,加快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梁弄大糕、大岚茶叶、四明山土鸡等农副产品在家门口打开了销路。
集聚区域资源、拉长文旅产业链是老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去年,余姚还投资1.6亿元,在四明山革命老区建设一条全长约59公里的“百里红诗路”,串起沿线几十个景点和村庄,抱团引流,至今已吸引游客160万人次。
近年来,余姚把高质量实施“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的重点放在老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完善农村产权交易超市、发展“飞地经济”、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全力增强老区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余姚统筹9.6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老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老区集体经济。按照精心编制的《浙东红村旅游专项规划》,总投资1.5亿元的浙东红村旅游综合体正在加紧建设。“希望的田野·横坎头村田园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其中横坎头村田园综合体投运1年来,发展红色教育和农技培训产业,已先后承接培训、会议5万多人次,净收入超100万元。余姚还打造“四明臻货”区域公共品牌,搭建“美丽四明山”电商销售平台,让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入城镇。
数据显示,去年四明山区集体经济总收入1.66亿元、经营性收入3246.9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35%和4.71%。
浙江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7元,已连续37年居中国省区首位,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4。而作为浙江县域经济第一梯队,余姚的数据很亮眼: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8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5。
“品质提升”
绘制“城市底色”
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是富裕富足,也是文明自信、和谐宜居、品质生活。
去年底,余姚第12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
“让百姓生活更幸福、有更多获得感”,是共富的“主旋律”,也是余姚党委、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余姚着眼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北部副城区一体化发展,精心编制余姚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案,高强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乡品质,全面打造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近年来,余姚道路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配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民出行更加顺利便捷,公园绿道颜值不断提升,光影艺术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三江六岸夜景光影艺术工程”约9600米灯光改造。截至去年年底,已改造老旧小区185个,其中,长安新村南小区改造项目被省住建厅评为“2019年度老旧住宅区改造样板工程”。
在余姚,人们不仅善于共同创造财富,也善于共同参与治理。余姚探索文明城市建设数字化应用,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余姚解法。
今年以来,余姚牢牢把握数字化改革机遇,聚焦“152”体系,做实“三张清单”,高标高效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场景应用,打造文明城市智治数字化改革的样板工程,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余姚环卫部门推进“机器换人”,深度除污、除尘,还充分利用数字化监管手段管理。目前,该市已顺利完成4处“席地而坐”示范区域创建,涵盖旅游景点、重要商圈、广场公园等区域。去年以来,余姚市构建大件垃圾收运一键处置模式,居民通过“浙江清道夫”小程序或者小区物业,即可预约大件垃圾上门清运服务。余姚“门前三包”智慧监管平台远程也已上线,借助科技手段与执法部门形成高效联动的处理机制。
共富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作为“阳明故里”,余姚坚持擦亮王阳明这张闪亮的“金名片”,实施“阳明故里心学圣地”建设工程,组织开展阳明文化系列传承弘扬活动,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兴业。每年举办的阳明文化周活动已成为全国纪念阳明先生、传承阳明文化的品牌活动,更是余姚全民文化盛宴。
如今的余姚,正聚力打造更有获得感的幸福余姚,坚持人民至上,让幸福成为余姚最骄傲的名片。(陈 醉 孙志鹏 曹 依 劳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