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区工作人员通过“银政通”商事登记智能服务一体机,发出首张“全市通办”营业执照;
2月21日,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大综窗”政务服务模式正式实行,综合业务区率先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前台工作人员最多可不分类别受理35个部门1165个事项;
3月18日,梅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立,下设19个指标组,统筹协调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
3月25日,梅州市政数局发布《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及申请办理渠道(2022年版)》,公布市级共1506项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及申请办理渠道,市民可就近就便、自主选择申办;
……
2022年以来,一项项有力的营商环境优化举措在梅州落地有声、落地有效。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梅州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力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展现新作为,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坚持改革思维▶▷
求得优化最大公约数
上午9时,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始热闹起来。前来办事的市民佩戴口罩,在有序配合完成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扫码登记等疫情防控要求后,进入办事大厅。
“李先生,这是你的营业执照,请拿好。”申请开办企业的李先生,通过“银政通”商事登记智能服务一体机提交材料,不到3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而同一时间,企业设立相关信息已通过数据共享系统推送至税务、社保、医保、印章刻制等部门办事后台。随着两枚公章送到大厅前台,银行开户和公积金开户也顺利完成。半天不到,李先生的企业全套“出生证明”就已“新鲜出炉”。
拿着烫着金字的崭新营业执照和两枚印章,李先生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太方便了,证件一个也不少,一分钱也没花,刻章的钱还是政府出的,我们对这样的服务实在是太满意了。”
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企业开办全面实现“加速度”。按照“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梅州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提出政务服务“零候办”,实行“即来即办,即办即走,全程网办”,推行商事登记24小时“不打烊”,市场主体注册智能“秒批”。
今年,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区实现再优化,将市、区涉及企业开办相关业务受理窗口整合纳入该专区,设立一个证照联办专窗,实行“证照联办”“一站式”“一链条”办理,实现准入即准营,企业当天开办当天营业。
“我们设有15个一窗通办窗口,市场主体只要带齐材料,就可以实现在同一窗口办事、提交一套材料、同一人员办理、一个窗口发放办理结果。”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科科长李波介绍。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梅州在营商环境优化中树立起深化改革的攻坚意识,坚持改革思维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搞清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长短板,求得优化最大公约数。
服务窗口,是办事群众与办事人员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我只用跑一个窗、交一套材料,填一张表单,就把事情办好了。”抽空来到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不动产过户+电水气过户”业务的刘女士,接过办事人员递过来的材料后,给出了“非常满意”的服务评价。
“非常满意”的服务评价背后,是一次以“微创新”推动“微改革”的梅州探索,重点在于打破多个部门的信息壁垒,深化政企合作使得各项政务服务举措更加便捷高效,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得益于流程再造,办(当)事人从原来需要跑4个窗口到现在只需跑1个窗口即可办完所有业务,解决了市民以往办理不动产过户及关联事项材料多、折返跑、耗时长等难点问题。
“以前不少服务窗口都是专项服务,一个窗口办理一项业务。如果办事人员要同时办理多项业务,就要跑几趟或者几个窗口,取号等号都需要等候。”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导服导办区志愿者说,办事群众不断跑窗口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服务窗口多与少,办事效率快与慢的矛盾中,如何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真正做到“一窗办理”,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推出实行“大综窗”政务服务模式。
“什么是‘大综窗’政务服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N’变成‘2’,设置综合业务区、专项业务区两类综合服务区。专项业务区可办理公安、不动产登记、医保、公积金等业务。”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思柔介绍,综合业务区率先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前台工作人员最多可不分类别受理35个部门1165个事项,相当于一个窗口就是一个“全科科室”。
读懂用户思维▶▷
画出服务最大同心圆
“足不出村就可以把事情办好,这多方便啊。我得赶紧跟我的朋友普及去。”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梁先生通过“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整个过程简便而快捷。
1月10日,梅州全市完成2327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安装,提早20天实现全市镇街、村居的“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全覆盖部署。
想群众之所想,梅州各级各部门持续推进“就近办”,解放思维、创新形式,力争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和办事不求人。
早在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梅州市税务局与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形成合力,通过指导平远县税务局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在仁居税务分局试点开展税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建立“税务联络员+村(社区)网格员”工作机制,把税费事项融入村务管理中,全力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构建税收服务乡村振兴、涵养税源、制度防腐等综合治税新模式。
“结合党建工作,我们把工作前移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办税缴费方便了,办税缴费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了。”仁居税务分局工作人员刘毅恒说,企业和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税缴费,试点以来各村(社区)累计办理业务近7000笔,就近办税、线上办税逐渐成为基层群众首选。
2022年4月6日,平远县委组织部、平远县税务局、平远县政数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平远县税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方案》,推动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广,实现便民利企。
“第一批9大类11项税费业务已列入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清单,下一步市局将在平远县12个镇143个村推广,统筹税务力量、税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梅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税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是梅州市在全国率先进行基层税务改革的有效探索。
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这些“最”背后,便是用户思维,便是梅州营商环境优化的方向。
4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减率93%,即办件比例90%以上,网上可办理率100%,最多跑一次比例100%;
世界客商大会秘书处建制调整为梅州市民营企业联络服务中心,为全省地级市首家副处级的民企联络服务中心;
从客户申请报装用电到接完通电过程中,供电部门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梅州税务部门主动作为,推动梅州综合保税区获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
梅州中院推出“僵尸企业”“五保”破产出清模式,编入《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在全国推广;
加快推进“放权强县”“放权强镇”改革,积极推动更多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基层政府,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事;
……
值得关注的是,3月25日,梅州市政数局发布《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及申请办理渠道(2022年版)》,详细公布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教师资格认定、普通护照签发、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等市级共1506项行政许可事项相对应的网上申办渠道和线下办理地址,涉及实施部门34个。
“都是围绕企业和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梳理出来的高频、热门政务服务事项,具有覆盖面广、服务性强的特点。”梅州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举措的推出一是方便广大市民就近就便、自主选择办事渠道申办,二是接受广大市民监督,倒推政务服务的提升。
立足产出思维▶▷
凝聚发展最大向心力
“我们正在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来梅州蕉岭设厂,现在园区已经有5家配套企业了,春节过后就陆陆续续都开工了。”从一家设厂到一条产业链招商,固特超声集团总裁吴鑫隆认为,营商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尊重企业家就是尊重生产力、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翻阅近两年梅州的营商环境成绩单,可圈可点。
2020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中,梅州居粤东粤西粤北首位。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位列全国292个城市第43位,居进步最快城市榜首。
2021年,梅州营商环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继续保持前列水平。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能给梅州带来什么?
一组数据一目了然:2021年,梅州全市共引进合同项目127个,计划投资额582.0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计划投资额563.2亿元,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1个。
实践证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在哪里兴。
奋力开创新时代苏区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梅州把发展重点聚焦到实体经济上,把力量聚焦到“打粮食”项目上,以经济思维抓产业发展,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
换言之,梅州坚持产出思维抓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亦必须立足产出思维,必须更加精准发力,进一步以营商环境的“优”谋取高质量发展的“进”。
“为确保嘉元时代10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拿地即开工,我们实行‘挂图作战’,针对项目的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及难点,精准施策。”梅县区科工商务局局长陈天新介绍,梅县区打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办事流程,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其中,在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中试点采用“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以函代证”三项举措,打破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审批模式,把服务改“串联”为“并联”,把“等着审核”变成“靠前服务”,力促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想企业发展之所想,梅州深知唯有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突破发展瓶颈,企业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才能凝聚发展最大向心力。
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梅州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地、用林用能等指标,全力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发展,让项目能够在梅州落地生根,让企业能够在梅州发展壮大。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企业发展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动力。”梅州(丰顺)万洋众创城总经理李国力说,从项目考察到签约,梅州市、丰顺县相关部门都给予了支持与帮助。“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优化我们的项目,让企业、人才、发展要素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相关
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台15条司法服务措施保障实体经济发展
3月28日,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梅州法院关于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立足梅州苏区实际,以“办成事”为标准,提出15条具体措施,全面增强司法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综合效能。
《意见》围绕营造安全稳定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健康发展、全面加强涉港澳台、涉侨案件审判工作、有序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15个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司法机制,解决促进梅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司法难题。
《意见》提出,要净化市场竞争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从严从快审理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绑架等刑事案件。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慎用限制人身权和财产权措施,让企业家放心经营、安心创业。
《意见》强调,要加强科技型、创新型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创新权益保护,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进基层法院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试点工作,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法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完善“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法院+侨联”诉调对接机制,激发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参与梅州经济社会建设热情。
《意见》要求,要加强对大数据、物联网、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司法应对研究,主动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法律咨询、风险评估等司法服务。探索破产案件简易审理机制,探索区域司法服务一体化,探索在粤闽赣苏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产业集聚区设立诉讼服务点,探索建立法院干警与企业交往正负面清单制度。
据悉,去年以来,梅州法院先后出台司法文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落实为民办实事20项行动计划,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46.72%,执行款划转周期平均用时仅4天,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走访重点企业近300家,“五保”破产出清审判模式被国家发改委推广。(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何少华 曹发兴 吴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