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路新桥完成建设,交通越来越便利,一河两岸、灯花辉耀,越来越美,老旧小区经过改造,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市民的幸福感日渐提升。”作为一名电力工作人员,梁劲峰每天穿梭在恩平的大街小巷,对于这座城市的改变,他有感而发。近十年的文明创建,让恩平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2021年,恩平市开启新一轮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征程,坚持为民创建、精准创建、常态创建,市容市貌、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文化繁荣活跃,城市“颜值”“气质”兼具,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近日,广东省文明办公布了2021年广东省文明城市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测评结果,恩平市在全省18个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全省前5名,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排全省第3名,实现了新一轮创建周期“开门红”。
文明之花遍地开,文明之城建起来。这份阶段性的荣誉属于每一位恩平人。恩平全市上下将再接再厉、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谱写一曲动人的文明之歌。
A 文明创建让城市提质升级
“现在从广州来恩平特别方便,可以坐城轨,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也可以自驾车,差不多用同样的时间。”22岁的黄梓东是广州人,在恩平市一家医疗单位工作,他希望以后在恩平置业,成为一名“新恩平人”。在他看来,恩平环境优越,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随着文明创建不断推进,恩平的城市软、硬件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随着高恩高速公路、中阳高速公路、开春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陆续开通,沈海高速公路完成扩建,从原来只有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到如今拥有四条高速公路,恩平的交通外联格局得到巩固。“十四五”期间,恩平市还将成为深南(深圳—南宁)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
恩平城区的交通发展更是迈入了新时代。去年,新建的飞马大桥、西门大桥先后投入使用,一河两岸沿江道路提质工程完成建设。其中,飞马大桥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扩宽至六车道,西门大桥为新建的双向四车道桥梁,进一步紧密了河南社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结。两条沿江道路完成重建,道路实现“白改黑”,城区锦江河段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此外,两岸湿地公园、河堤花丛点缀城市,随着锦江河的道闸储水,河满成湖,缔造了一个花红叶绿的城市公园。夜晚,河岸、桥上闪耀着色彩变幻的灯光,仿佛来到一个童话世界。近年来,恩平市更是注重城区道路的配套完善,通过“小改造”成就“大循环”。“如今,恩平的道路规划更加科学,大家也能更好地欣赏城市里的‘花花世界’。”市民胡女士对恩平的城市变化感触颇深。
“现在,我们可以去游玩的公园有很多,有鳌峰山森林公园、响水龙潭森林公园、西门湿地公园,还有不少碧道,这就是恩平的生态之美。”说起游玩目的地,市民苏嘉欣如数家珍,她经常带孩子到各个公园游玩。碧道是恩平不少晨跑爱好者的钟爱之地,目前,恩平市建设的总投资达1.72亿元的4条碧道全部完工,包括锦江河大田段碧道、锦江湿地公园碧道、锦江公园碧道、东圣碧道,它们犹如城市里的彩色缎带。夕阳西下,波光粼粼,走在碧道上的市民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呼吸清新空气,享受恩平独有的“慢生活”。
恩平市还成功创建了响水龙潭、鳌峰山两个省级森林公园,其中,响水龙潭森林公园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一座综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鳌峰山森林公园则是久负盛名的“城中绿肺”,园内营造的桃花、宫粉紫荆、簕杜鹃等花海成为市民争相体验的芬芳之地。如今,两大公园不但成为“网红打卡点”,还为恩平市创建国家县级森林城市工作注入“绿色动力”。此外,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高地”的野生动植物频频“出圈”登上央视,生态之美成为恩平的一大名片。
“我每天都带孩子到小区公园玩,我还可以在公园里下棋,生活更有乐趣。”“燃气管道改造后,用气更方便了,小区里还新规划了车位,铺设了新道路,住得更舒服了。”市民丁飞明与吴先生同住在恩城街道西门华侨新村,他们都为自家小区的改造点赞。2021年8月,恩平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铺开,投入8.37亿元推进西门老旧小区改造等21个重点项目建设,涵盖10774户住户、478栋房屋。目前,部分项目已完成,旧楼换新颜,以“新”换“心”,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板,鳙鱼、罗非鱼、鲩鱼各要4条。”早上8时,蒸汽火锅店老板小文像往常一样来到恩平城区锦江市场采购新鲜食材。“农贸市场变美了,更干净了,更诚信了,更文明了……”小文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点赞。锦江市场是恩平城区最大的农贸市场,过去,这里污水横流、灯光昏暗。农贸市场脏乱差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攻坚环节,去年3月,恩平市启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计划,今年春节前,恩城街道6个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
如今,改造后的锦江市场内部光线升级,实施商场化管理,配备了中央空调、农耕文化墙、垃圾房、公共洗手间、监控中心、消防中心等场所,并设立大数据管控中心智能系统,打造“智慧市场”,市民购物体验全面升级。锦江市场还新建设了专属的防臭系统、防积水系统和新风系统等,彻底解决排水排污问题,市场内外焕然一新。
此外,为积极配合恩平市开展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农贸市场与居委会合作,组建志愿者队伍,在市场出入口宣传文明创建工作,营造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B 文明创建为乡村振兴赋能
“村里变干净、漂亮了,也有现代化厕所,村里的居住环境不比城里差,我们以后要常回村里看看。”横陂镇蓝田村村民吴先生对村里的变化十分满意。近年来,恩平市将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厕所革命”,助力镇村改变面貌、迎来新生。
“厕所革命”以来,恩平市通过整合省级涉农资金及本级配套资金,共筹集安排1.13亿元用于公厕建设(每个公厕建设补助13万元)。截至目前,已新建、改建标准公厕965座,累计支付补助资金1.1亿元,基本满足每条自然村建有一个标准公厕的要求。
同时,恩平市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坚持建管并重,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对每条行政村每年补助1万元用于抓好环卫设施、公厕等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此外,建立农村保洁长效机制,每年安排1120万元用于农村保洁工作,恩平全市151个村委会1627条自然村实现“一村一保洁员”,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在保洁费用中安排330万元作为保洁工作年度考核奖励资金,激发村民比学赶超,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公厕保洁的积极性。
随着文明创建的不断深入,恩平市各镇积极践行“美丽圩镇”建设,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
恩平市持续推进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其中,圣堂镇歇马村,沙湖镇上凯岗村、成平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恩平市先后获得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试点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第四批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等荣誉,被认定为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获评省“农村四好路”示范县,基本完成自然村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底化;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省“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丝苗米、生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个,以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2个、专业村12条;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良西镇、牛江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6条;推动乡村振兴结合文旅发展,重点打造温泉、田园、红色、冯如、华侨“五种文化”旅游,簕菜文化创意园被评为“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圣堂镇歇马村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长河落日,古树参天,在文明创建的画笔下,恩平市各个村落有了“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画面感,为乡村振兴发展开辟新路。
C 文明创建让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广东加油!”“恩平真棒!”……3月12日晚上,第六届粤澳杯男子篮球赛网络直播中,恩平球迷热烈讨论,留言为球员加油喝彩,不少市民更为恩平市承办高规格的体育赛事点赞。其实,这不是恩平市第一次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近年来,恩平市陆续“拿下”一场场高水平、高规格的省级甚至国家级体育赛事的承办资格,包括中国巅峰越野丛林赛、广东丛林越野挑战赛、广东男子篮球联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可以说,大力推进文明创建的恩平不断为市民送上“文化大餐”。
今年春节,市民罗绮君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动态:“‘打卡’恩平市新图书馆,为家乡感到自豪!”照片中,罗绮君和家人站在恩平市新图书馆、博物馆前合影,开心不已。他们身后的新图书馆、博物馆,造型雄伟,极具现代感,这条动态引来不少市民点赞。据悉,恩平市投入1.3亿元建设的新图书馆、博物馆于今年春节对外开放,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了更强大的载体。恩平作为广东省建县时间最长的20个县之一,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新博物馆的建成,让散落在恩平民间的历史文化瑰宝得以重新归纳、梳理,以更系统、更科学的方式展示在世人眼前。新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将持续为市民送上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在恩平全市营造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
今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日前,一场儿童阅读活动在大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姐姐,我很喜欢看《父与子》这本漫画书,我来给你讲讲里面的搞笑故事……”孩子们在文明实践所的书吧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还跟志愿者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在恩平,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是“常规动作”。近年来,恩平市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工作。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86个,实现县、镇、村三级阵地全覆盖,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尤其是近日大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成为恩平市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丰富文化生活的百姓舞台,打通了文明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
恩平市还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2021年,恩平市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公共文化场馆(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约320场,例如,把非遗请进校园,把戏曲送到乡村,举办“十分钟文化圈”文艺巡演……今年,恩平市将组织公共文化场馆(站)以打造“十分钟文化圈”为契机,结合“我们的节日”“结对子、种文化”以及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类主题开展文化活动300场以上。广泛开展的文化活动犹如春风化雨,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为市民提供“精神养分”。
此外,恩平市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深化行动,围绕“群众观念有效转变、人情负担有效降低、社会风气有效好转、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四个目标,聚焦整治“宴请攀比之风”,推出“侨乡家宴”文明实践移风易俗项目,杜绝相互攀比和铺张浪费。
美食文化是恩平旅游的一大特色。近年来,结合文明创建,在宣传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恩平市深挖烧饼、簕菜、濑粉、裹粽等名优特产故事,打造特产名片,在国家、省级媒体频频上镜,推动恩平美食纷纷“出圈”,走出恩平,冲向湾区,迈进全国,不断丰富恩平全域旅游的内涵,以文明创建助力恩平旅游走得更远、更稳。
D 文明创建为防疫注入正能量
“大家好,我是恩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黎新军,也是疫情防控区域的负责人,三天以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大家的理解和配合,大家有什么意见可向我本人或是志愿者提出,我们及时跟进做好服务。”4月15日,黎新军在疫情防控区域居民需求收集微信群里,向居民们的包容与支持表示感谢。居民们纷纷“接龙”留言,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黎新军面对疫情主动请战,在疫情防控区域靠前指挥,这是恩平市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各级、各部门快速到位,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这是恩平市不断加强疫情防控演练的成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志愿者也奋战在抗疫一线,齐心协力,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他们与卫健部门、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筑起牢固的防疫屏障。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新阶层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向疫情防控区域捐赠物资。多家恩平本土企业上演一场暖心行动,来自君堂镇、横陂镇、牛江镇、东成镇、圣堂镇的企业纷纷捐赠食品,支援疫情防控区域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作为恩平企业,在疫情面前要展现担当,这次我们公司捐赠了3000条恩平裹粽,希望能够帮助居民安心抗疫。”恩平市粽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岑结柱特意挑选了蛋黄五花肉口味的裹粽送到疫情防控区域。为细化物资配送服务,志愿者分为外部配送员和内部配送员,与社区工作者一起,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恩平侨中音乐教师李小凡创作了歌曲《始终相信》,在恩平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刷屏”。“李小凡老师创作的歌曲为我们的抗疫工作注入了正能量!”该校高二级学生陈婧雯说。此外,恩平本地音乐人岑瑞光、冯瑞萍等也纷纷创作歌曲为抗疫加油,其中,岑瑞光结合广东省非遗“恩平民歌”,创作了《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文明城市的主旋律令人感动,恩平城市发展闪耀着文明之光。
E 文明创建让城市软实力得到提升
近年来,恩平街头、社区的“红马甲”出现频率大大提高,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为恩平市文明创建工作注入了一股暖流。据统计,恩平市现有注册志愿者7.3万人,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1122场,活动参与人数累计2.4万人次,活动总时长达11万小时。
恩平市重点打造群众急需、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品牌项目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服务广大群众,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和项目化。
落实“四级联动志愿宣讲”项目。拓展打造“总队带头讲—党员干部下沉讲—宣讲能手分众讲—线上互动讲”的“四级联动志愿宣讲”品牌,用好“诵+宣讲”“乐+宣讲”“曲+宣讲”“演+宣讲”等各种组合,彻底摆脱“台上一张桌、台下排排坐”的传统模式,吸引更多群众“聚起来、听得进、记得住”。
落实“关爱小候鸟”暖侨项目。结合恩平侨乡实际,重点关注华侨子女群体的健康成长,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学支教、同心护苗和助侨暖侨志愿服务队作用,开展一系列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关爱服务活动,更好地助力“侨都赋能”工程落实。
落实“文明集市”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文明集市”进城区、进乡镇、进社区活动,将党的理论政策、文化、科技、健康、法律等知识送进集市,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落实“逢五相约”项目。发挥恩平市志愿服务总队的统筹效能,组织“8+N”志愿服务队,利用每月5日、15日、25日文明实践日,通过政策解读、图片展示、现场咨询、沉浸式互动等方式,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为群众提供“心贴心、零距离”的服务。
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恩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要求,自觉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百姓日常工作和生活。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纷纷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广场、车站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志愿服务热潮,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升,为文明城市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文明创建春风的吹拂下,恩平市道德建设取得良好效果,营造了崇德向善文明新风尚,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高。近年来,恩平市先后推荐评选出“中国好人”4人、“广东好人”11人、“江门好人”37人、“恩平好人”80人,江门市道德模范11人、恩平市道德模范35人,江门市新时代好少年11人、恩平市新时代好少年120人。
先进模范犹如一盏明灯,又像一面旗帜,引领社会和谐共处、追求进步;更像一首赞歌,歌颂城市的好人好事与闪光美德。为进一步弘扬先进模范精神,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去年10月,恩平市推出“恩德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人群可以免费领取,享受公共交通、医疗保健等优惠福利,进一步完善礼遇帮扶先进模范的常态长效机制,为实现推动城市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F 文明创建让未成年人获得感更强
“上个月插的秧苗长得真好,我们来施肥吧!”“六(4)班种的茄子长出来啦!”近日,君堂镇大江中心小学春耕实践活动拉开帷幕,学生们走向学校的粽园劳动实践基地,享受劳动的喜悦。君堂镇大江中心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恩平市积极实施“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特色工程的一个缩影。在这项工程的带动下,各学校将校园特色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的格局。各学校大力挖掘本地资源,开设龙狮、八段锦、蔡李佛拳等特色课程,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恩平市关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举办多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恩平市围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宣讲活动进校园、进乡村活动,积极挖掘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智慧经验丰富、深谙党史国史的理论精英,调整充实到“五老”讲师团,确保宣讲活动质量更高成效更大。各镇(街)关工委整合资源,借助老干部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及“妇儿之家”等场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430”学堂、“160”工程扎根城乡。目前,恩平各镇(街)都建立“430”学堂、开展“160”工程。
在提升普法教育实效方面,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恩平市结合“6·26”全国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点,组织法治宣讲团成员分赴各学校、社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社区宪法教育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以法律知识竞赛、体验模拟法庭等形式,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此外,恩平市关工委积极打造“2+N+N”(即关工委和热心企业两支强有力的队伍,采取N种帮扶模式,帮扶N名困难学生)扶困助学特色品牌,撬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入扶困助学“大部队”,走进偏远地区、困难家庭,为近万名学子送去关怀和帮助,并打造出连续16年开展的“励志育才”奖教奖学扶困助学等一系列亮点慈善活动,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
■多年来的文明创建,让文明风尚成为恩平的城市基因。交通礼让、礼貌用语、排队等候……文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城市“颜值”、市民素质显著提升,文明创建带来的改变日益凸显。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还需要恩平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同向聚合、同步发力,谋划于大局上,着眼于细微处,继续以不懈的努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以最大的信心托起文明之城的品牌。(文/吴健争 周晓营 张安怡 梁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