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1—2030年)》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为本次批复的全国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英德市森林蓄积量2310.63万立方米,林业用地面积590.98万亩,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9.93%,是全省林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近年来,英德市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建设、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为抓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空间治理向深绿迈进,生态底色不断擦亮。
多元增绿
森林覆盖率达68.79%
在英德城区,江湾湿地公园、南山风景区、龙山公园等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绿色长廊宛如“绿肺”,构建出“城市与森林相互交融”的生态系统;在农村,“森林乡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古树公园、国家森林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处处洋溢着盎然绿意,描绘出宜居宜游的美丽新农村。
走进英德市东华镇雅堂村,一株偌大的榕树屹立村中东部,它盘根错节、树冠如盖,远远望去如同一把大伞,撑起了一片阴凉。该棵榕树高26米,树龄达433年,在2019年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英德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指导我们将绿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建成了村古树公园,村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雅堂村党总支部书记赖祥监说。
近年来,英德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为目标,重点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乡村绿化美化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从2012年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以来,英德建设了森林碳汇92.4万亩,完成了京珠、武广、广乐、北江、京广等5条生态景观林带,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79条。生态景观林带完善提升面积达1650亩,乡村绿化美化工程120条(其中省级示范村6条)、新增森林公园4个(其中县级1个和镇级3个)、新增湿地公园2个。目前,英德市森林蓄积量2310.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8.79%(含国营林场)。
特别是今年4月,《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1—2030年)》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英德林业发展迎来了新的“东风”。英德将以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为方针,在保护自然环境、风景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重点塑造“南天第一峰林、奇美岩溶、壮美长湖、深山藏古村、红色革命根据地、田园风光、客家民俗”等风景资源品牌,强化南天第一峰林观光、溶洞探险、地质科普、登高揽胜、长湖环湖观光、森林康养、森林体验、自然教育等游览主题,把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粤北地区著名的旅游体验、休闲度假胜地,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双赢。
优先护绿
多措并举守护森林资源
近些年,在英德的青山绿水间,石门台白丝草、英德睑虎、蒲氏睑虎等珍稀动植物相继被发现,生物多样性更加显现,这是英德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屏障有效巩固的成效之一。
今年4月,清远首个驻市林长办生态检察联络站英德市人民检察院驻市林长办生态检察联络站揭牌。该联络站将运用行政监管权和检察监督权共同维护英德市生态环境,共同严守英德市绿水青山的防线,让“林长+检察长”机制的协作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林长制工作。
为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英德以“林长制”为抓手,确定7名市级林长、293名镇级林长、1168名村级林长,执法员275名、监管员327名、护林员1203名,全面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资源的主体责任,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同时,英德多措施筑牢森林防火屏障,在重点防护期间,积极开展森林防火“五清”专项行动和森林防火宣传,强化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提升防火力量。目前,全市森林防火队伍共1825人,其中专业森林消防队5支100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4支近500人;生态专职专护林员414人、重点林区(村级)护林员815人,确保充足的力量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清明节”“宪法日”等特殊节点及开展林业整治打击行动的时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林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科普活动,增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知识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意识。
英德还大力推广政策性森林保险,为200.4万亩生态公益林上保,引导林业经营者为商品林购买保险,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低林农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促进林业持续经营、健康发展。
英德市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副站长郑文威介绍,森林保险是中央政策性险种之一,由林农按照一定标准缴纳保险费,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损失时,获得保险公司经济补偿,促进恢复生产生活。按森林保险政策规定,林农在投保时,只需要承担全部保费的30%,其余保费由中央、省、市、县财政统一承担。如2021年8月,林业经营者马先生的林地因遭遇台风袭击,林木受损面积达106亩。因为参加了森林保险,马先生很快获得3.16万元的理赔,有效降低了损失。
以绿富民
大力发展多元化林业经济
在英德市大站镇樟滩村的灵芝种植基地,500余亩红色、黑色的灵芝密集镶于林间,似一幅乡村油画。这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美景,更是英德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英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菌类、森林蔬菜、森林药材等为主,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推进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兴林富民。
大站镇樟滩村水抱山环,周围山谷因盛产菌类而闻名,村民时常采集野生菌类到集市贩卖。2017年,大站镇引进平甫灵芝种植基地,发展灵芝、五指毛桃、石斛等林下经济作物。
基地负责人陈郁介绍,基地采用立体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在地底种植五指毛桃、地表种植灵芝、树干种植石斛,将林下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基地灵芝年产值约300万元,400亩五指毛桃和10亩石斛将于今年底收成。
英德林业资源丰富,依山傍水的乡村数不胜数,不少乡村充分利用当地山多地少的特点,大力发展麻竹笋产业,带动当地村民经济增收。
在西牛镇茂盛的竹林里,笋农丘伙新找到合适的竹笋后,用砍刀从根部将竹笋砍断,不到一个小时,就收获了一箩筐。“鲜笋每公斤约2元,一亩竹林可以收获近3000斤的鲜笋,产值达3000元。”丘伙新说,如果种植100亩麻竹笋,去除人工、肥料等成本,可以有约30万元的收入。
据介绍,英德市立足区域生态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全力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目前,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62万亩,从业人员达7.29万人,产业经济总值约32亿元,麻竹笋成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一度被当地人称为“剥皮黄金”。
英德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发展林业农作物,英德还将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体验、森林康养和生态教育,推动“旅游+林业”融合发展,创建一批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生态教育基地;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确保森林覆盖率只增不减,森林质量持续提升。(●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刘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