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火炬开发区印发《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规划》)。抢抓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机遇,火炬开发区将科技创新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从一片滩涂和荒地发展成为珠江西岸重要的制造业重镇、创新发展平台,发展30多年的火炬开发区迎来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的新命题。
新使命,新征程。《规划》中提出,火炬开发区要强化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前瞻布局科技创新资源、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创新型企业“新雁阵”。力争2025年火炬开发区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7.5%,高新技术企业650家左右,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7家。
强载体
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落地
今年4月底,留创园新园区完成一期微改造并投用,人才驿站挂牌,已吸引了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科研平台、香山微波等一批优质项目进驻。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留创园二期项目启动改造,计划整体拆除1万平方米旧宿舍,新建国际人才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两栋高标准现代化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3.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78亿元。
作为中山乃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创新动力源,留创园二期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引进光电信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检验检测、数字创意等产业的项目和人才,创建国内一流的留学人员创业科技产业园区,全力打造成为中山市人才服务新高地、大湾区西岸产业创新实验区。
留创园项目的“加速跑”释放出令人振奋的信号:这既是留创园作为区域创新重要载体的又一次扩容提质,又是大招商时代火炬开发区加快引进创新项目与高端人才打造的“金字招牌”,也将成为全市加快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布局。
从区位来看,火炬开发区是珠江口西岸离广州、深圳最近的一个国家高新区,处于珠江口西岸“桥头堡”的位置和大湾区广珠澳创新走廊的“黄金位置”,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应担当起科技与经济领域改革先行区和策源地的角色。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便是火炬开发区发挥创新“主引擎”的抓手之一。《规划》提出,加快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腾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AIoT智慧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争取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等领域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一个重点产业一个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创新链引领产业链高端化永续发展,努力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从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走向大湾区西岸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扩区扩容是火炬开发区的着力点。《规划》提出,支持火炬开发区以扩区扩容为着力点,加快统筹民众街道科技发展。加快推进鲤鱼工业园为核心的湾西智谷建设,重点布局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推进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融通发展,积极承接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落户,大力推动产业化。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电、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和信创等产业。
到2025年,火炬开发区将引入落户高校、科研院所重大创新平台、MAH药物平台(持证与生产融合组织平台)达到5个,争取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方面取得突破,成为中山产业技术创新重要策源地。
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火炬开发区将继续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条,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广深港澳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将坚定高新步伐,力争布局更多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在火炬开发区,为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蓄势赋能。
建平台
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留创园二期项目动工仪式上,项目方负责人、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惠斌表示:“我们将着力打造大湾区西岸‘创新主体最活跃、创业资源最聚集、创造能力最持久’的全链条孵化园区,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扎根中山创新创业发展。”
中山留创园坐落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科技新城,这里拥有八大国家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科技企业汇聚,高层次人才云集。康方生物从拎包创业到成功上市,仅用了8年。如今,这家市场估值超过500亿元港币的企业,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成功,也带动了更多企业在中山集聚发展。
复制更多的“康方生物”,孵化更多的“明星企业”成为留创园生生不息的使命。为将理想的蓝图变为现实,《规划》提出搭建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开展技术转移、科技评估、政策咨询、科技园区建设管理等服务,建设集孵化、加速及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园区。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技术育成孵化体系十分重要。在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中,留创园已初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育成孵化体系,香山实验室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2021年参观中山留学生创业园时,中山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娟见到了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香山微波”)的创始人东君伟。作为归国学者,东君伟在2011年创办了以“香山”命名的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并领导团队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了中国第一批超高频微波毫米波天线,大量应用于4G、5G移动通信市场,是留创园中的明星企业。
李丽娟所带领的长理工太赫兹技术研究团队,在国内太赫兹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初次见面时,东君伟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与长理工太赫兹技术团队合作的想法。两者一拍即合,长理工在太赫兹领域多年的科研成果,与以中山为中心的大湾区产业土壤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引起连环的“裂变”。
在政产学研体系的支撑下,香山实验室(一期)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率先建成中山首个“5G/6G”实验室,填补了园区自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空白。此外,长理工还与中山健康医药企业合作,将太赫兹技术与药品质量检测挂钩,建立了太赫兹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推动了香山实验室在另一个前沿方向上拓展。
创新生态持续向好,今年5月以来,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带来的“化学反应”正在凸显。中山市药品进口口岸正式启用,广东省制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揭牌、MAH持证转化研究平台落户,康方生物、中昊药业、莱博瑞辰等新药研发及上市……在加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头部研发、头部引领带动产业引领力、产业号召力方面,成绩可圈可点。
对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和孵化,也是火炬开发区的“优势项目”。根据《规划》,到2025年火炬开发区将力争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支持零壹共创、火炬高新等总公司自建孵化器认定国家级孵化器。
优生态
创新人才引流“双轨制”
随着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有望在更深层次开展。身处“黄金内湾”几何中心的火炬开发区要想抓住机遇,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向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
《规划》提出坚持引育结合,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产业人才、工匠精英、创新创业企业家群体。到2025年,新增省市创新科研团队数量不少于16个。
在创新人才引进方面,火炬开发区将建立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实施“项目+团队”模式,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基建等重点产业领域,吸引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鼓励科技创新人才以专家咨询、兼职、短期工作等方式参与火炬区重大科研活动。探索实施“一事一议”引才、产业精准引才、全球柔性引才等人才引进新模式。
在培养双创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方面,火炬开发区将围绕加快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瞄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大力引进和培育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管理技术等科技金融人才,为中山火炬高新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
《规划》还提出,以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留创园新园区及中山大湾区国际人才港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活动阵地、交流平台。健全本土人才联络和回流机制,构建“筑巢引凤”和“雏鹰归巢”的人才引流“双轨制”。
近期“留创园发展十条”正式推出,火炬开发区创新创业中心主任石俊锋表示,留创园肩负让每一个创业梦想在这里绽放的使命,“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好孵化器一直是留创园的愿景”。目前,留创园累计孵化留学人员企业162家,引进各类人才477人。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也提到,将进一步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入驻园区的留学人员可享受最长84个月、最高5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研发、生产场地,并可申请最高200万元的创业启动经费扶持。
石俊锋表示,中山留创园将始终坚持招商与服务两项主要任务,不断优化留学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共享、共生、共赢的“智慧园区”生态圈,加强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拓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揽渠道,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中山发展。
一系列举措,表面上是对高端人才、高端资源的渴求,实质上则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基培土。一个人才团队,有时带动的就是一个创新链、产业链。科创高地再造引擎,一个充满活力的火炬开发区值得期待。(●南方日报记者杨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