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岛封关运作时间的临近,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将明显增多,如何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也成了近期海南各界热议的话题。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对照世界先进经贸规则,越是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越要统筹好开放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关系。
风险防控,法治先行——去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下简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出台,其中关于加强风险防范的内容,为高水平开放构筑了一道牢固的法治屏障。
一年来,海南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抓实风险防控措施,并以法治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风险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全力建设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由贸易港。
紧紧扭住“最关键变量”
什么是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什么又是我们这一代自由贸易港建设者的最重要任务,需要摆在最突出位置?
这三个问题中的“最”,都指向同一项工作——风险防控。
对于风险防控工作,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明确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当加强风险防范,并围绕建立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
“风险防控做得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将“坚持守牢底线,建设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由贸易港”作为今后五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八个重点任务之一。
风险防控,方向是首要。海南建设的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这项全新事业的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一时看不清的问题和容易忽视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需要时刻对标“中国特色”核心要义,才不会迷失方向,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
近年来海南召开的多个会议,多次提出把风险防控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省委认真总结海南历史上“大起大落”的深刻教训,要求克服急于求成心态和投机侥幸心理,高度重视政策实施早期风险防范。
守住风险底线,才能勇立开放潮头。通过自贸港建设实践,基本可以判断:只要管控好各类风险,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就一定能够建成。
及时预判预警风险隐患
当前,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天基隆智控(海南)有限公司厂房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多个专业设备紧张调试安装的同时,企业的前期备案及相关风险防控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在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洋浦保税港区扩大到洋浦全区后,这家公司有望成为首家享受政策扩区红利的企业。从有物理围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扩容到没有物理围网的区域,政策如何顺利落地,需要前期开展充分的压力测试。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风险防控的“第一步”,便是及时有效预判预警风险隐患。做好压力测试,正体现了海南高度重视政策实施早期风险防范,针对潜在风险进行模拟实战。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从反走私、外商投资安全审查、金融风险防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人员流动风险防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与防控救治机制等方面规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风险防控体系法律规则的顶层设计。
在自贸港建设的实践中,海南研判要从一开始就做好防范税收风险的文章,强化源头管控,把好登记注册关,建立和完善风险识别和发现机制,坚决不让海南自贸港成为“避税天堂”。
自贸港建设要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水平,越往后金融风险防控的压力越大。对此,海南超前谋划部署成立金融风险防控专班,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精准应对风险挑战
集成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先后接入海警、公安、海关、海事等省和市县各级联勤联动单位238个……近一段时间,有关海南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
这个无感、快速、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可实现对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全天候、全方位精准管控,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防火墙”。
有风险挑战并不可怕,只要精准施策,应对得当,就能化危为机。海南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立,便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让风险防控工作“耳聪目明”的举措。
回顾过去一年,海南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关于风险防控的有关规定,将“精准防控风险”纳入自贸港建设的各个环节——
海南按照红、橙、黄、蓝设定风险等级,动态评估各领域风险点的最新风险等级,为开展精准防控奠定基础。
海南启动实施的离岛免税商品溯源管理制度,通过采集记录免税商品进口、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严厉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行为。
海南加快反走私综合执法站建设进度,加强岸线管控,全省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开始全面正式运行。
海南搭建的全国首个资金流信息监测系统,实现对进出岛“每一笔资金”精准监测,找准资金流动中的“暗礁”和“风浪”。
纵观自贸港建设的实践,只有精准施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找准问题靶心各个击破,才能有效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提升自贸港总体风险防控能力。
健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
在海南的风险防控工作中,有一项名为“风险官”的制度外界普遍关注——省直各部门在提出政策需求时,同步研究风险政策实施风险,在上报政策建议时,同步上报政策风险评估报告。
在风险防控中,无论是“堵漏洞”还是“强弱项”,制度保障都是确保在风险挑战面前赢得主动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
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我省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加快建立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法规框架,实现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领域的风险有效防范和精准控制。
以制度推行科学高效的风险防控工作——成立走私、金融、投资、数据流动、服务贸易、生态等15个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由省领导任组长,高位统筹各专项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工作。
以制度凝聚风险防控的合力——建立完善琼粤桂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区域合作,初步形成了打击走私、防控风险的合力。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风险发现和协同处置机制初步建立,金融、税收、投资、贸易等领域风险防控工作有效开展,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做到了“放得开”也“管得住”。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出台,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夯实法治根基,也为自贸港建设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海南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守牢底线,当好“风险官”,筑牢“防火墙”,为世人呈现一个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由贸易港。(本报记者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