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回流失文物 再大的努力都值得

时间:2020-11-24 15:09:23来源:光明网

近日,国家文物局介绍有关追索文物回国的情况时称,计有68件流失英国的文物,在25年之后,被追索回国。这68件珍贵文物,是1995年英国截获的大量走私文物的一部分。25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始终没有放弃追索这些文物。正是在这种努力下,一批又一批文物陆续回家。

经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包括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每一件文物都是民族历史的记忆,每一件文物都是传统文化的器物表达。对国家来说,不放弃任何一件非法流出的文物,是理所应当的坚持与担当。

近年来,海外文物追索行动为挽回流失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仅仅在2019年,就有多批次文物经过政府追索程序顺利回国:2月,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交接仪式,美国联邦调查局返还了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3月,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交换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9月,国家文物局宣布成功追索流失日本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这是近年来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文物。

根据2019年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已促成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归国。然而,相比中国自近代以来流失到海外的大量文物,被成功追索回国文物的数量仍然较少。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这些流失文物很多都不知去向,或者落入私人藏家手中,只有在拍卖会等场合才偶尔浮出水面。

就像此次追索流失英国文物一样,绝大多数跨国文物追索行动都耗时费力,要花费多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有些时候,因为文物流失时间较长,中国方面要搜集准确有效的证据,确定文物归属;有些时候,则由于对方国家法律程序烦冗,从查获非法流失文物到最终返还之间,往往相隔多年时间。这意味着,追索文物行动并非短期见效的政绩项目。一件文物顺利归来,需要文物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

文物界通常认为,让流失文物回国有3种途径:回购、讨还和捐赠。回购曾被认为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一些心系祖国、关爱文化事业的企业家慷慨解囊,以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为代表的一批流失文物即通过这一方式回国。但是,也有人认为,出于爱国情绪的回购可能抬高了流失文物的价格,耗费巨资不说,还增加了进一步追索流失文物的难度。

近年来,由国家主导实施的流失文物追索行动成效颇丰。文物追索“国家队”的力量,让更多珍贵文物平安回家,也让那些有心盗卖文物的不法商贩心存畏惧。中国于1989年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公约规定如果发生非法进出口文物的事件,要采取适当措施收回并归还此类文化财产。中国在1997年加入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也为文物原属国启动追索程序提供了支撑。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