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照分离”,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部署、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准入不准营顽疾、更大释放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要求,确保在全区范围内顺利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广西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自2021年10月1日起,对53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相比以往“证照分离”改革,此次《方案》有何提升?我区市场主体对“证照分离”改革反响如何?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A改革力度大广西方案有亮点
此次《方案》将53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全覆盖清单管理,是我区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
“‘证照分离’是党中央、国务院重点部署的全局性改革,经历了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11月,广西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对10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方便市场主体进入到相关领域开展经营。在此基础上,我区从2019年12月1日起,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将改革事项扩大到545项,大幅提高了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2021年9月7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方案》,决定从当年10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对53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此次改革着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准入准营,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直接取消审批为例。根据《方案》,为在外资外贸、工程建设、交通物流、中介服务等领域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取消68项中央层面设定、1项自治区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广西自贸试验区试点取消14项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取消审批后,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不得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行政许可证件。
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也着力从精简事项、优化流程入手,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释放活力。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韦江介绍,自治区政府在权限内加大了改革力度,对比国家“证照分离”实施方案,广西《方案》有六大亮点:扩大自贸试验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的区域范围,特将广西自贸试验区享受的改革举措扩大到自贸试验片区所在的南宁市良庆区、钦州市钦南区以及凭祥市实施;在国家确定的69项自贸试验区改革事项的基础上,我区新增4个行政许可事项按告知承诺的改革方式在自贸试验区内实施;梳理公布《广西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将其中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增加“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相关内容;增加下放6项自治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加大力度提升优化服务措施。
B市场主体活企业经营更顺畅
2021年11月9日,广西开心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董先生,来到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商务厅窗口咨询《拍卖经营批准证书》办理程序,窗口工作人员在他填写“承诺书”并签字盖章后,当场制作发放《拍卖经营批准证书》。“从事拍卖业务许可”是此次“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行告知承诺”事项之一,自治区商务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许可条件和所需材料,对申请人自愿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材料的,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当场领到证书的董先生不禁为自治区商务厅的办事效率点赞。在广西自贸试验区,“从事拍卖业务许可”的改革力度更大,由审批改为备案,企业完成备案手续即可开展经营。《方案》实施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已有7家拍卖企业完成备案手续,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限,方便企业及时开展业务。
自治区商务厅政务服务窗口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方案》涉及商务部门1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其中,直接取消审批4项,审批改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1项,优化审批服务7项。《方案》施行以来,商务厅通过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商协会,多渠道向企业宣传解读政策,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及时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在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调整完善相关事项的实施清单,编制告知承诺书范本等,确保了改革事项顺利实施。
2021年12月,广西有点闲食品有限公司申请销售预包装食品,提交公司设立登记的申请材料后,当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同时实现了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备案。领照后公司即可开展预包装食品经营活动,不再需要单独取得食品经营备案凭证,大大缩减了食品经营企业在办理证照方面的流程和环节。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涉及市场监管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共计19项,直接取消审批2项,审批改为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3项,优化审批服务13项。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这1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动态管理,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市场主体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同时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工作,企业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处罚。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以企业登记的经营范围为由,限制其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或者其他政务服务事项。
“证照分离”改革极大减轻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办事成本,将企业从繁琐的审批事务中解放出来,方便业务开展。
比如预包装食品销售、保健食品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和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等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相关经营者在办理营业执照登记注册时可一并完成备案,之后即可开展相关食品的销售活动,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前需要50个工作日办结,实行告知承诺制后1个工作日获得资质认定证书,减少了办事时间与往返次数。
2021年1—10月,我区新登记注册企业15.35万户,同比增长13.16%。各行业主管部门相信,随着《方案》进一步深入实施,我区市场主体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C政府有担当优化服务强监管
在《方案》指导下,我区对“优化审批服务”进行了深入探索,竭力为企业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
2020年11月,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以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在南宁、北海、贺州以及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等试点地区,探索开展了“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载明各单项行政许可证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力争实现行业经营许可信息“一码覆盖”,实现“一证准营”。2021年9月《方案》实施前期,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将“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扩大至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防城港和自贸试验区。截至目前,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以及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钦州港片区均已发出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行业准营新模式,积极回应了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成“一件事”的呼声和期盼。
各行业主管部门均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流程创新实施“一窗受理”“一表申请”,推进“跨省通办”“全区通办”等异地办理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对照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对本部门承诺审批基础目录进行梳理、调整、更新,进一步优化承诺流程,实行一次性告知和一次承诺。
为有效解决群众、企业跨省办事“多次跑”“来回跑”等堵点难点问题,2021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行“跨省通办”。截至2021年11月底,广西14个设区市分别与12个省区市的40个市开展点对点“跨省通办”合作,实现广西259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外省区市可办,498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广西可办,全区“跨省通办”事项办件量超过10万件,收到“好差评”评价满意度超过99.9%。
“证照分离”改革的目的就是把降低门槛的便利送给企业、把事中事后监管的挑战留给政府。敞开大门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而是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闭俊东表示,我区将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的原则,通过改革、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强化信用监管,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经营异常名录制度等,将不按时公示年度报告和“失联”的市场主体载入名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对一般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进常态化跨部门联合抽查。目前,我区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涵盖了21大类、72项联合抽查事项、28个参与配合部门,初步达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抽查一小片、威慑一大片、规范全行业”的目的。量身定制监管方式,对信用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行政处罚;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落实全覆盖重点监管,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守牢安全底线。探索推进智慧监管,通过加强监管数据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预警风险隐患;优化升级广西“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风险预警、信用评价和效能评估模型,推动各领域监管部门开展特色监管应用建设,提升智慧监管、综合监管水平,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本报记者赵超通讯员徐迎春实习生陈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