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这是山东省14个综合保税区的“新进”份子,也是山东省首个临空型综合保税区,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最高形态,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选址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西北侧的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与机场货运区既无缝对接又功能互补,重点招引航空指向性产业,以航空货运、保税物流为基础,布局发展航空研发及维修、航空器材保税贸易、保税制造、特色冷链、跨境电商、国际金融结算等关联产业。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成为集口岸通关、保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空港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青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服务上合示范区发展、加快青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闵雪莲介绍说。
2019年,国务院发布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综合保税区加快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并推出了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21项政策措施。
为规范海关对综合保税区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已于近期公布并将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综合保税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提升综合保税区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优化综合保税区营商环境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聚焦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建设,许多地方都因地制宜推出了促进综合保税区发展的方案。
以“一区一策”推动已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管创新政策红利释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联动发展方面打造高地,让山东省综合保税区在扩大就业、促进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区域功能日趋完善。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山东省13个已运作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803.4亿元,同比增长66.1%。其中青岛市已运作的4个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304.1亿元,增长70.6%。
“我们支持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发挥区位优势、空港物流优势和政策高地优势,布局航空保税研发及维修、航空器材保税物流、特色冷链、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青岛胶东机场海关通关科副科长王玉莹告诉记者,青岛海关将紧密围绕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发展定位,参照《综合保税区适合入区项目指引》,主动靠前做好海关监管政策宣贯、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量身定制监管服务方案,推动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刘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