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灌排沟渠、田间道路、防护林网、电力设施等农田基础设施标准。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已累计竣工验收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05.4万亩。高标准农田发挥了粮食“压舱石”的保障作用。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我市统筹全市资源,科学规划,制定出台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项目资金管理、初步设计编制、项目库建设、评审专家库、竣工验收、工程管护、评价激励、项目监管、档案管理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管理制度。
我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强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等资金投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2019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超过1800元,2020-2021年亩均1900元以上。鄞州、余姚、北仑等地县级财政给予大力支持,部分建设项目标准每亩3000元以上。我市各地还创新方式方法,试行质量及管护保险制、工程管护“田长制”等,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力。
慈溪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融合,在避免支农资金重复使用的情况下,促进项目互补提质,形成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产业多样、人居环境优美、农民增收的良性发展格局。去年,该市新建成高标准农田约2.44万亩,新增面积居宁波首位。
宁海县长街镇九江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块投入1000余万元经过提标改造,建成了灌排渠道、提水泵站等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受益农田面积4750亩,同时也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十四五”末,我市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计划达到225万亩,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30万亩,打造20个以上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建成一批“农田肥沃、设施优良、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生态绿色”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作为展示宁波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记者孙吉晶通讯员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