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格与平安网格“双网融合”共同发力;源头预防、多元化解让老百姓的烦心事在家门口解决;“一村(格)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民调员队伍”上升为全省性制度规范……近年来,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要求,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探索创新、精准施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进展顺利,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零”创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治本之策
“不告了,俺撤诉。”不久前,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任庄村一起邻里纠纷得到化解。
这是一起宅基地引起的纠纷,起诉到法庭后,法官和司法所调解员、村干部一起,以树桩作椅子,把田间地头变成“露天调解室”。经过一番释法明理,两家人握手言和,原告当场撤诉。
像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案例,在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中并不鲜见。
去年9月以来,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目标、为抓手、为检验的平安创建活动在我省广泛展开,成为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治本之策。
我省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河南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细化工作路径,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工作稳步开展。
郑州市建立12项工作机制,研发“三零”创建软件系统,确保平安创建实效;开封市向党政正职和重点部门“一把手”发送安全生产责任提醒函;平顶山市严格落实“一日一排查、两日一报送、一周一研判”工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
广大党员干部把“三零”创建工作作为能力作风的“练兵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能力本领、改进作风形象,社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持续提升。
重心下移夯实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
“阿姨,最近咱小区没啥事儿吧?出门记得戴口罩啊。”从“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到现在的常态化开展工作,这样走街串巷的排查和叮嘱,已成为濮阳市网格员每天的“必修课”。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人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疫灾纠纷、促群众和康”“六防六促”专项行动,清查各类安全隐患,守护和谐安宁。
各地坚持关口前移、工作下沉,抓早抓小,组织网格员、调解员、民警、社区工作者等下沉村组楼栋,干部群众同向发力。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共走访5381.45万人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91.85%。
基础打牢做实,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才能蹄疾步稳。全省持之以恒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商丘市按照编制、人员、场地、制度、运转“五到位”要求,统一规范综治中心建设;三门峡出台意见,打造市域“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新模式;濮阳市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信息化,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完成提档升级。
四治融合助推社会治理提质提效
2月21日晚,开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一中心四平台”警情推送:赵某称在网上买口罩被骗28万元。值班人员迅速启动紧急止付机制,第一时间将涉案账户“冻结”。20分钟后,银行反馈,受害人的资金成功止付,避免了群众财产损失。
数据赋能让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安全,还有高效和便捷。在郑州市金水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信访、政法、教育、卫健等单位在这里集中办公、“分科诊断”,“一码解纠纷”智慧矛盾调解系统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各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为路径,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区域特色亮点纷呈。
南阳市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渠道和方式上进行创新。洛阳市以“三清两建”专项行动为载体,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极大提升了大家的法治意识。安阳市构建四级心理服务体系,提供精准化、多元化心理服务。济源示范区“道德积分储蓄站”工作法、舞钢市“五治融合、积分定优”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注入了不竭动力。随着探索脚步不断向前,平安和谐中原的美丽新画卷也在不断延展……(□本报记者朱殿勇周青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