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官网6月2日公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通过实施深度融合“八大提质工程”,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中,为首的即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另一个“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与数字经济直接相关。
《规划》构建的“一核引领、一廊贯通、三区五极、多园支撑”发展格局中,“一核”定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认为数据驱动与跨界融合将深刻改变产业图景,为广州在部分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提供了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针对全球2569家企业的调研发现,疫情将全球产业数字化进程至少提前了5—7年。
在各方合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当下,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意味着什么,对广州发挥好制造业立市之本作用是否有更直接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直言,抓住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机遇,发挥好数字经济领先、制造体系完善的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高在全球分工地位和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掌控力。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安全性
数字经济将加强广州制造业企业对产业链的把控力。
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科园路9号,一栋名为白云电气科技大厦的大楼里,干得最热火朝天的,除了白云电气员工,竟然还有一众其他企业的研发人员。
“我们从制造者,变成了组织者。”白云电气集团总经理助理程咏斌指着几乎有两层楼高的巨型显示屏说,在这栋大楼里,有整个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和白云电气集团一同研发攻关,上至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至掌握一项核心技术的创业团队,“他们的研发数据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原来,白云电气集团作为行业龙头,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供应链安全和“订单小批量、交货急、非标程度高、复杂程度高”等发展难题。目前,依靠“行业龙头企业+内部产业孵化+外部供应链整合”模式,汇集起了十几家企业,建起这座全产业链孵化整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圈。
“我们属于‘苗圃’项目,正在接受创业辅导和融资对接。”“我们刚进‘孵化器’,属于初创期,与白云电气商量研发协同。”“我们是‘加速器’的高成长企业,已经整合进供应链了,产品数据是共享的。”走在大楼里,上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这根“经脉”,“接通”产业龙头,与整个产业链联动发展。
中国电气行业排头兵白云电气集团走在了数产融合和数字经济引领的前列。这正是《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实施深度融合“八大提质工程”的头“两大”:
——实施数字经济提质工程,推进两化两业融合。包括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实施产业链群提质工程,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包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万千百”产业集群梯队格局(打造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绿色石化、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事实上,这也是“十四五”期间广州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破局点。
一方面有主观动力。广州制造业产业链深嵌珠三角之中,而珠三角制造业一大特点是产品大量直接面对消费者。比如“十三五”末,长三角地区的乙烯、化学纤维、钢材、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分别是大湾区的1.6倍、67.3倍、9.3倍、29.7倍,而大湾区房间空气调节器、手机、彩色电视机产量分别是长三角地区的1.1倍、5.1倍和3.9倍。这就给了广州产业链龙头企业积极投身融合的主观动力。
另一方面有客观推力。截至“十三五”末,广州制造业企业集群规模优势突出,但产业链联动效应相对薄弱。《规划》将其总结为“强群弱链和产业高端、环节低端特征明显”,因此给了广州产业链龙头企业破局求发展的客观推力。
李晓华分析说,过去制造企业将加工制造环节或销售环节外包,对最终用户以及下游供应链信息的了解难度大,相应地,制造商、经销商的话语权较高。如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后,链主企业处于数据的枢纽地位,其所处的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用户使用情况)的数据都会传输、集中到一起,从而能够准确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的运行情况。通过掌握市场和供应链的数据以及行业知识,链主企业就可以更牢固地抓住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权,提升逆全球化和疫情期间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安全性。
改变制造业资源禀赋
数字经济将改变广州制造业资源禀赋。
过去,发达城市具有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从事产业链价值链的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环节;腹地城市具有简单劳动力数量和低成本优势,聚焦生产,并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
眼下,数字化赋能改变传统要素的重要程度。人工智能、智能化机器人替代人工,简单劳动力和低工资优势被数字化削弱,相应地,发达城市高成本劣势得到弥补,这些承担产业链价值链的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城市,也能聚焦生产,并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链。
这个新趋势有望助力广州稳住经济大盘。
2022年1—4月,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14.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1%,规模居广州工业各行业大类之首,对广州制造业有重要影响。新能源汽车是其中增长的主力。
可是,尽管在汽车制造业整体生产不景气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整车保持高速增长,但广州优势不够明显。广州市统计局一份报告指出,2021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14.99万辆)仅占全国的4.1%,2022年1-4月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4%,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年产量预计超100万辆),稳定广州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刻不容缓。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着重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聚力打造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规划》为广州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确立了完善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东、北、南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构建“一园两城四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东部重点建设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黄埔汽车产业基地、北汽集团华南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北部重点建设花都汽车城和从化明珠工业园;南部重点建设广汽番禺汽车城和南沙汽车产业基地。
对此,广汽集团对后续发展更有信心。该集团在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一季度累计协调上游供应链500多家零部件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挽回产量超过10万辆,3月份生产汽车22.76万辆,同比增长24.4%;销售汽车22.75万辆,同比增长30.7%,产销环比增长均突破40%。目前,广汽集团正在全力挽回损失,挑战全年产销增长15%的目标。(●南方日报记者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