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稳就业和扩就业的“顶梁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我区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多、压力大。针对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自治区打响“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市场主体爬坡过坎。
优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
“疫情之下,生意难做。”前不久,北流市某企业经营者窦女士一直很纠结:继续开门营业吧,工资发不出,铺租交不起;关门停业吧,又得注销企业,真是万般不舍。
进退两难之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及时出台歇业制度,实行“停机保号”政策,允许市场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歇业,为企业提供“歇一歇、喘口气”的机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窦女士获知新政策出台,如释重负,立刻办理歇业备案。歇业后,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保留企业的相关资质。
“要下大力气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让更多市场主体活下来。”作为全区推进“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的牵头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制定企业开办地方标准,推行歇业登记制度、修复市场主体信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等有效举措。
——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将企业开办由电脑端延伸到移动端。降低市场准营门槛,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推行“不见面”审批,探索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改革试点,有效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
——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助力市场主体重塑信用。先后为企业信用修复7107户次,给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企业有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
——对信用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行政处罚。企业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处罚。
在各种包容惠企措施的呵护下,我区市场主体创业之火持续旺盛。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全区实有市场主体突破400万户,同比增长4.42%,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企业107.42万户,个体工商户286.34万户,同比分别增长9.73%、2.63%。
多措并举让企业及时享受惠企政策
为了帮助困难企业,我区各部门出台各种惠企政策。
自治区社保中心明确规定,对餐饮等5类特困行业三项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和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均可享受。
“人社惠企政策来得很及时,公司可以缓缴社会保险费1000多万元,能有效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办理完相关缓缴手续,南方航空公司广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缓缴政策可惠及我区5个特困行业约7.7万家企业,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10.8亿元。”自治区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持续推进三项社保费缓缴政策落实落地,为市场主体减负增效。
据了解,目前我区社保部门正在落实“降、缓、返、补”等方面政策,进一步加大稳岗援企、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力度。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至2023年4月30日,全区减征两项社会保险费11.66亿元,其中,工伤保险费2.87亿元、失业保险费8.79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61.18万元,帮助1497家企业稳定职工1.36万人。
让财税金融红利快速直达企业
在柳州市销售螺蛳粉的莫老板最近心情不错,他刚从柳州银行贷到85万元的信用款,年利率直降2%,减免利息支出近2万元。
“省下的都是钱啊。”莫老板说,“以前只想着找亲戚朋友借钱创业,真没想到向银行借钱速度也能这么快,成本这么低,还有财政贴息。”
今年以来,我区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按照自治区“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部署要求,在信贷融资、融资担保、直接融资、保险保障、税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力挺企业渡过难关。
自治区财政厅收到财政部调度资金后,第一时间将资金直接调度至县区。自3月31日调度第一批专项资金8.96亿元后,已分4批将预下达各市县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50.96亿元全部调度到位,有效缓解市县收支压力。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金融活水”,截至4月末,政府性担保贷款投放规模150.2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68万户,同比增长29.23%。全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桂惠贷”1226.47亿元,同比增长19.72%,惠及4.18万户市场主体。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优化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1—4月,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8.58%。
广西税务局迅速行动,为广大市场主体送上纾困减负的“真金白银”。仅今年4月1日至5月10日,最主要的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就超过200亿元。一些企业表示,退税资金直达企业,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有力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本报记者吴家跃实习生翟孟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