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四个突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时间:2022-06-13 10:03:34来源:黔西南日报

年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突出“体系建设、打非治违、污染防治、绿色产业”四大板块,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弱项、不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黔西南样板”。

突出“体系建设”,压实保护责任。按照省对生态环境领域隐患排查、打非治违工作要求,全面构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州、县、乡三级联动指挥体系、组合体系、监督体系。组建生态环境领域隐患排查、打非治违问题排查指挥中心,由“一把手”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执行指挥长,全力开展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打非治违工作。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领域网格化“三三制”工作法及部门联动作用,将排查出的问题由州业务主管单位牵头涉及县(市)、镇(乡)配合,形成上下三级联动推动整改工作机制,压实部门、属地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链条与责任链条环环相扣。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安排专人,全力保障排查的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指挥中心按时对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周调度、周专报,实施台账化、清单化管理,并同督查局协同配合督查推进跟踪督办。

突出“打非治违”,严惩环境违法。建立健全全州生态环境领域“打非治违”长效机制,完善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做到周密部署、紧密配合、信息互通。重点聚焦重金属、尾矿库、污水处理厂、化工、畜禽养殖和放射源和违规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加大行业监管,不断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坚决遏制生态环境领域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同时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针对和实用,做强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目前,开展联合夜查26次,司法联动执法12次,完成213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备案,指导开展5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州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0于起,罚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上。

突出“污染防治”,治理生态环境。大力整治建筑扬尘、矿山扬尘、柴油货车、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制定全州老旧柴油货车和燃气车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中心城市兴义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预测预警预报。目前,全州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6个100%”制度全面落实,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全州19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网显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9.5%以上,空气质量考核全省第一。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积极谋划乡村污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获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纳入“水十条”考核的16个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推进2022年石漠化治理15.15万亩,营造林39.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9.5万亩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做好扩绿“加法”,碳排放“减法”,提升“固碳释氧”能力,净化生态环境。

突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科学做好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文章,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充分释放全州绿色发展潜能,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结合全州矿产资源、山地资源、自然气候等条件,重点在大数据、新材料、绿色建材、绿色物流、山地旅游、康养文化、饮用水(矿泉水)、新能源等绿色产业上谋划布局,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向开发区聚集,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发展,形成有区位优势的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加大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用好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生态基金等多支绿色金融,支持传统能矿企业、高能耗项目绿色化、低碳化改造,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在州内做大做强,积极申报绿色低碳循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等生态基金项目,2022年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在46%以上。(通讯员 邰贵林)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