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沈河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以项目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2-09-27 11:34:21来源: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中心城区有担当,振兴发展勇作为。

在奋力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沈河区重点围绕沈阳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一枢纽、四中心”目标任务,实干笃行、奋楫争先。

加速项目引进建设:2021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274 个、投资额 1344 亿元,主导产业占比 90%。366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8 亿元,开复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达100%。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街步行街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日均客流量达30万人次,成为沈阳城市IP和网红打卡地。中街获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行“两集中、两不出”“一窗式”等政务服务沈河模式。“全区通办”入选中国营商环境优化最佳实践案例。“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 97.5%,132 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掌上签批”。

2021年,沈河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位居沈阳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4亿元,位居东北地区城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万元,是2013年的1.8倍。各类金融机构超180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沈阳市45%。

厚植优势,乘势而上。未来三年,沈河区锚定“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迈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铿锵步伐: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市场主体超过15万户,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

制定精准“路线图”“时间表”——

以项目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月10日,大家置业、华强金廊城市广场等44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总投资达303.6亿元;5月27日,正信企业管理台、沈阳市北站艺术产业示范区、斯巴达新兴体育等14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签约落户;7月29日,沈阳路综合提升、同仁医院保护利用、广生里小区更新、盛京龙城提升等11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达14.06亿元……

今年以来,文旅、金融、商贸等主导产业项目分批次涌入沈河区,“提升”“台”“示范”等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项目名单中。这不但凸显了沈河区这片热土的巨大吸引力,也蕴含着沈河区决策者“以项目引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考量。

引入何种项目,培育哪些业态,产品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是什么?沈河区抢抓机遇,制定精准“路线图”“时间表”,以“争抢拼”的精气神,展现中心城区的担当与作为。

文旅产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引培文创产业新业态,提高文创产业集聚度,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到2024年,完成方城改造项目,沈阳方城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化创意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00家,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一宫一居一街”核心IP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沈阳方城成为中华文化地标、古城复兴典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沈河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区跨越。

金融业,着力引进持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要素市场,打造产业金融会客厅,建设私募基金集聚区,推动跨境融资合作。到2024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沈阳市比重达50%以上,金融从业人员占沈阳市比重达75%以上,沈河区成为“东北金融第一区”和“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助力沈阳建成东北乃至东北亚区域功能更突出、创新力更强、开放度更高的金融中心。

商贸业,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持续发展夜经济。同时,培育数字经济,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培育科创产业,塑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创新企业内培外引,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科技型企业年增长率。

实施“硬件提升+业态调整”——

构建三大板块格局拓宽发展空间

作为沈阳市中心城区和服务业大区,沈河区面积59.52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人,是沈阳市面积最小、单位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如何合理布局,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沈河区科学规划,实施“硬件提升+业态调整”,构建方城、彩塔、农大南三大板块发展格局。

方城板块,围绕“一带、三组团、两廓、多节点”,深入实施“通络、聚业、承脉、更新”四大行动,充分挖掘古城风韵、时代风貌,让方城重新成为沈阳立城之本、文化之源。彩塔板块,围绕“九街十二景”,加快打造多元文化体验场景,建设中央活力区、青年乐活城。农大南板块,围绕“两轴两带五片区”,推动科研、商业、文化、体育、居住一体化发展,努力将沈河东部打造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沈阳方城的发展备受关注,按照打造古城复兴典范的建设目标,沈河区坚持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原则,一手抓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推动沈阳方城再现盛世盛景;一手抓业态调整,将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之中,突出历史文脉传承,彰显方城独特魅力。

沈河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周峻山介绍说:“我们重点打好‘老’和‘新’两张牌,为丰富沈阳方城业态、打造文化大IP再添砝码。一是盘活老建筑。将国潮业态植入闲置的1953楼,建设1953文化休闲街区;利用沈阳路70号建筑,打造沈阳传奇声音博物馆或美术馆等业态。通过场景搭建、业态植入,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二是引进新业态。通过‘腾笼换鸟’,引进博物馆、美术馆及书画院等新业态,实现展陈、书画交流、名画鉴定等功能。建设沈阳方城数字文化展示中心,增加方城文旅新功能;建设睿亲王府,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新模式等。”

转变政府职能 重塑办事流程——

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日,发挥政府“金融生态组织者”作用,沈河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金融会客厅在业内备受关注。会客厅构建由银行、融资担保、金融后援服务和民间借贷登记组成的四级金融全产业链融资服务体系,常驻会客厅的有13家金融服务机构,发挥融资对接、普惠金融、保险服务、资本市场、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功能。

“打通金融服务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了企业,激发了企业的发展动力。”沈河区金融发展局局长冯丹说,“会客厅组织银企对接活动50次,接待企业150余家,促成融资10.2亿元;担保机构累计为全市2.4万户企业及个人的15.5亿元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推动放贷55亿元;助贷机构累计撮合融资2.9亿元。”

据介绍,建设私募基金产业集聚区,是沈河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沈河区实施私募基金企业注册试点,构建7日内完成企业审批注册的绿色通道,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已有6家私募基金企业落地。

精准、快速、方便,金融改革创新不仅是沈河区转变政府职能、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沈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年来,沈河区开展政务服务全流程改革,重塑办事流程、优化职能配置,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沈河区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一窗办结”,现场“只提报一次”改革,打造“套餐化”服务流程,全部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同时,多途径打通政企联络通道,扩大“一联三帮”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

“29个职能部门、77名业务骨干,我们在沈阳市率先成立公共管家服务团队,通过现场观摩和展示汇报,就项目的进展情况把脉会诊、现场推进,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保姆式’服务。”沈河区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同时,我们还首创云端回访、云端讲堂、云端辅导‘三云’远程可视化审批,了解300余个项目审批进展情况,为企业讲政策、讲流程、解疑惑,协助企业、项目进行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网办’操作百余次,实现了项目审批‘不见面,一次就办好’。”

2022年年底前,沈河区将实现依申请办理事项100%全程网办、95%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全市通办”、90%事项办理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上线20项“只亮明一次身份”服务。(本报记者 陶 阳)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