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情书》是一部很早的网恋电影,跟《西雅图未眠夜》并称姊妹篇,由美国知名导演编剧诺拉·艾芙隆操刀,“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和被誉为“美国甜心”的梅格•瑞安主演,该电影曾获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喜剧片女主角、最佳音乐奖提名,豆瓣评分7.8分。
这个爱情故事并不复杂,街角有一家42年历史的儿童书屋,温馨诗意,店主是美女凯瑟琳。有一天,对面出现一家连锁书店大鳄,老板是年轻有为的乔,高折扣的优惠,抢走很多顾客。最终,情怀斗不过商业,凯瑟琳的书屋无奈关门。
凯瑟琳很讨厌乔,不过在网络论坛里,互不知身份的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网友”。“网友”约好见面,乔意外先知道了女方身份,他担心,凯瑟琳会像现实中一样,继续讨厌他。于是,乔暗中行动,全新认识凯瑟琳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最终,矛盾消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电影,很多人当爆米花喜剧看,但它的魅力,绝不仅此。虽是1998年的老片子,但里面很多元素,至今不过时,像网友、书店、星巴克、傲慢与偏见、教父等,好多都还是小资们的心头好,有人甚至多年连刷多遍,每次都有新启发,而这部电影,也在不同时代,焕发出不同光彩。
今天我着重分析下,重商重利的资本家乔和重情重义的小作坊主凯瑟琳,是如何走近对方、化解矛盾、融到一起的。在我看来,两人由仇到爱的感情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解读。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会基于这段原本不可能的爱情故事,谈谈在现实生活中的几点思考。
第一阶段“孤独中的呐喊”:亲情缺失、爱情空洞,男女主角内心在呐喊,渴望真正的心灵碰撞
乔和凯瑟琳,表面上生活都不错,各自有各自的事业和爱情,但实际上,他们在亲情和爱情上,都有缺失,都不完满。我们能分别从他们两个人的经历中看出来:
①乔虽生于富足,但富足背后,其实是空虚
乔是个富二代,生于中产阶级家庭,这个家看似美满安逸,但实际私生活混乱。
父亲换过几任妻子,中间还跟保姆不清不楚,继母有意无意地总勾引乔,乳臭未干的小女孩居然是乔的姑姑,小男孩是乔的弟弟。最让人惊讶的是,如今年老的父亲,早已记不得,乔的亲生母亲是哪个。
乔从小生长在这种环境里,亲情的缺失早已让他麻木,他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商业和事业上。只是在年轻有为的光环背后,偶尔觉得缺些什么,具体他又说不清楚。
爱情上,乔的女友,简直跟他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醉心于事业和赚钱。平时两人很少有心灵沟通,也不太关心对方在想什么。这样的爱情,没有灵魂,不如说是搭伙过日子。
犹太作家迪斯累利说,
“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爱。爱,是人生的原则和唯一的目的。”
在我看来,乔的人生,截至目前,最需要的一样东西,就是爱,它包括家人的爱和恋人的爱。一个缺爱的人,哪怕表面再光鲜,他的心是不完整的,生命没有阳光。
②凯瑟琳父母早逝,对家庭和爱情充满期待却爱而不得
凯瑟琳小时候很幸福,母亲很爱她,但后来母亲去世,她匆匆长大,一直很怀念那段珍贵的母女时光。每当她的人生遇到挫折,她最需要的,就是母亲的忠告。她希望“母亲帮我弄杯咖啡,然后告诉我,一切难关,终将会过去。”
凯瑟琳有个记者男友,热衷政治,过分沉迷于自己的文章和报道,缺乏浪漫精神,随着交往的深入,凯瑟琳越来越意识到,这不是她喜欢的那一款。
花花世界,本该亲近的两个人,却没有心灵层面的沟通,活着就像死去。
好在,乔和凯瑟琳在虚拟世界相遇,他们互诉衷肠,找到交心的归宿。每天,两人最期待的,就是各自的伴侣走后,偷偷打开邮件,听那声“you have got a mail”,才感觉生活有了希望。
在我看来,乔虽然生意上精于算计,但本质上,他有着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幽默风趣的精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而凯瑟琳,如一只迷茫的小鸟,虽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渴望,但总也找不到心灵落脚之处,唯一的寄托——小书屋也被迫关闭,人生面临低谷。
这种“亲情缺失、爱情空洞”的同病相怜,为两人的相知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碰撞中的感化”:乔在了解凯瑟琳的过程中,孤独的心逐渐被打开,一步步变成熟
“网友”约好见面,乔却爽约了,原因是他发现,对方原来就是那个被他害的关门倒闭的竞争对手。说实话,现实中,他喜欢这个女孩的气质,更佩服她的能力,但他对凯瑟琳讨厌自己这件事,无能为力,谁又会喜欢端了自己饭碗的人呢?
纠结一番后,乔决定遵从内心,迈出第一步,他主动接近凯瑟琳,用心来打动她。她感冒了,他带上她喜欢的雏菊,主动上门看望;他多次帮她调节不开心的小情绪,倾听她的故事。
他逐渐知道,凯瑟琳的儿童书屋,“不只是在卖书,而是在帮人们找到内心世界”,这是凯瑟琳的母亲告诉她的,因为“小时候读过的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这就是为什么,凯瑟琳对每位作者的作品都如数家珍,并每周为小朋友们组织读书沙龙,她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生活。
过程中,乔逐渐走入凯瑟琳的内心世界,而他自己,也放下了傲慢,大度地接受凯瑟琳对他的苛刻评价——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在我看来,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是懂得从女方角度,切入爱情,让一段感情成为被接受的样子,达到心灵层面的交流,实现从心灵中重构现实的目的,乔做到了。
第三阶段“相互救赎”:乔发现了活力的自我,凯瑟琳也逐渐放下偏见,庆幸遇到乔
机械化成长的乔,习惯于把那套商业理论应用在所有事情上,包括家庭、爱情,直到遇见凯瑟琳,他开始学会关注对方的喜怒哀乐,关注她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触摸到真实的自己。
而此时的凯瑟琳,也正在慢慢接纳“新生”的乔,不过,因为有跟“网友”见面的约定在先,她还是去赴约了,但在等待中,她满脑子想的,是乔。她越来越清楚,这辈子想“一起喝咖啡、喝酒、吃晚餐、看电影……在活着的时间里,一直一直”的那个人,是乔。
这时候,乔的出现,让凯瑟琳激动的哭了,“我就希望是你,真的真的,我好希望是你。”最终,两个人消除各自的傲慢与偏见,走出孤独,接纳了彼此,生活就是这么美妙!
在我看来,乔和凯瑟琳,原本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渴望爱,渴望家庭,只是从小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保护外壳,一旦抛开那些世俗的外壳,认真看待彼此、真切感受这个世界,他们的幸福之路,也终将走得长远。
基于男女主角冤家变爱人的故事,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与启发
《电子情书》中,从“网恋”切入,带观众见证了一段由线下到线上,再回到线下的爱情故事,两人从竞争、敌视、误解、接触到理解的过程中,成就了爱情,更成就了彼此的成长。
其实,不光爱情,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无论是成长还是成功,都会有一个过程,中间就看你抱有何种态度,用怎样的办法去解决。
① 人生中,总有那么几个关键时刻,要勇于改变
一次电梯事故,乔、前女友和其他两人被困。濒死时刻,其他人最想做的是,“耐心跟妈妈沟通”、“和女友结婚”,乔想做什么?他看看女友,意外的是,女友居然最想做“除眼纹手术”!而他反思自己,好像也不太想结婚。于是,乔决定不再混下去,果断分手。
而凯瑟琳,一直守着母亲留下来的儿童书屋,即使生意已经很不好做,她也不放弃。其实,她不愿放弃的,是对母亲、对儿时温暖的回忆。因为,舍弃旧物会疼,但是,没有疼的成长,不叫成长。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先不说这几步走的对错,前提是要先迈出步子,勇于改变。不要逃避,不要怕疼。要知道,每一种疼痛,都是唤醒。没有疼的爱,不叫真爱;不疼的成长,不叫真正的成长。多年后回忆起来,你会感谢那些疼痛。
②所谓正能量,不是打鸡血,而是当你什么都看不见时,依然保持正面期待
电影中,凯瑟琳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当她发觉男友变心,没有怨气和指责,而是和平分手,然后像个老朋友似的,继续跟他八卦,相谈甚欢。
这让我很佩服,不爱了就是不爱了,遵从内心,才会得到快乐。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永远不要做哭哭啼啼的那个。爱的时候,就真一点,分开的时候,就潇洒一点。毕竟,人生苦短,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而当前男友问凯瑟琳,是不是有了新对象时,她说,“没有,但是在梦里,有那么一个人。”
凯瑟琳即使生活已经一团糟糕,却始终不放弃希望,依然保持正面期待,这不是简单无脑地打鸡血,而是真的用心在感触生活,对未来保持乐观和好奇,哪怕就算没有奇迹发生,她依然会让自己过得快乐。这样的灵魂,才最可贵。
总结一下:
《电子情书》看完,让人心情舒畅的同时,也会沉思。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部片子一点都不过时,倒是感到无比亲切,其实,真正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心灵感受。乔的敞开心扉,凯瑟琳的时刻不放弃希望,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真谛,那不是成功、不是金钱,而是丰盈的内心世界、不迷失自己、对未来永远抱有期待。
《人生》里有句话:“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认真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待你不薄。希望我们能如凯瑟琳,用心活着,乐观向上,去迎接每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