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就要到了,按照以往的经验,也许网友们又要开始对“五仁月饼”这个话题进行新一轮的讨论。就和讨论豆腐脑该加白糖还是该加咸味卤汁?端午节该吃肉粽还是甜粽一样?那么五仁月饼究竟是“难吃,该滚出月饼界”?还是“好吃,是月饼中的经典”呢?关于这些美食的“口味之争”,好像从未停止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爱吃甜还是爱吃咸,这都是由我们的味觉决定的。
味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包括食物的外观、口感、温度、气味和味道,把几种感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味觉。但这一切是如何运作的呢?那就需要从食物进入口腔时产生的化学反应说起。食物释放的味觉分子,通过唾液抵达我们的上颚、喉咙和舌头。舌头上有很多凸起,其中有味觉受体,即味蕾。一个味蕾通常由50到100个细胞组成,它们会对味道做出反应。味觉受体细胞能对五种已知的基本味道做出反应,也就是酸、甜、苦、咸、鲜。这些细胞与神经纤维相连,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中的丘脑,告诉我们正在感知的味道。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普遍认为,舌头上的特定区域只能感知特定的味觉。舌尖主要感知甜味,舌头根部最能感知苦味,而舌头的两侧,则负责品尝到酸味和咸味,这就是所谓的“味觉地图”。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那么,这样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1921年,一位德国科学家发表了关于味觉研究的文章,描述了部分人舌头的某些区域对特定的味觉更加敏感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明确科学结论。后来这篇文章被哈佛大学精神医师翻译成英文,把现象描述成了结论,这篇文章还被广泛传播。“味觉地图”的说法就成了人尽皆知的谬误了。随着对味觉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并没有所谓的“味觉地图”,舌头表面的每个地方都能识别所有的味道。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类的味觉偏好是如何产生的。在法国第戎品尝中心,味觉专家索菲尼克劳斯研究了儿童的饮食行为。索菲尼克劳斯观察到,一个家庭的食物越多样化,孩子对味道就越好奇,而孩子越早接触新口味,就越容易接受它们。为了培养孩子丰富的味觉,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味觉专家索菲尼克劳斯就领导了一项科学研究,在科学上证明了,婴儿时期的味觉记忆会永远留在大脑中。她跟踪研究了200个婴儿,评估他们的食物偏好,孩子们可以在多种均衡的菜肴和味道中选择饭菜。二十年后,克劳斯博士观察他们成年后的表现,同样的食物偏好仍然存在。
比如:对于婴幼儿时期就喜欢奶酪的人来说,二十年之后依然喜欢;而小时候就不喜欢奶酪的人,长大后还是会不喜欢。这样的结果证明,早期的味觉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味觉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生的味觉喜好。
此外,牛津大学神经学家查尔斯斯彭斯还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感官刺激,比如气味、视觉和声音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味觉感受。原来网友们对于各种美食的讨论,对各种口味的喜好与讨厌,是有原因的,除了和每个人小时候的味觉习惯相关外,还会和享用美食时的所见、所闻、所听息息相关。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始的话题,五仁月饼到底好不好吃呢?其实好吃与不好吃都是由每个人的味觉习惯决定。不同的食材会带来不同的味觉感受。甜味的主要来源是各种糖类,甜味通常代表食物富含能量,象征甜蜜、美好的感觉;酸味的来源有柠檬、醋、山楂等,酸味能给人以爽快、刺激的感觉,具有增强食欲的作用;咸味的主要来源是盐,咸味使人能够摄入适量的电解质而保持体内的水盐平衡;苦味除了可以从苦瓜、茶叶等原料中品尝到,还会在一些腐坏的食物中出现,提示了食物可能有毒。鲜味主要来源于鱼类、肉类等,是蛋白质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的味道,鲜味代表着食材富含蛋白质。
所以,灵魂拷问的答案是:爱不爱吃五仁月饼都可以。不论是甜味月饼,还是咸味月饼,都可以是每个人的心头好。所以,在这个中秋节,你会选择哪款月饼呢?
最后,《科幻地带》栏目要温馨提示您:月饼虽好,但毕竟是高油、高糖、高盐的食品,不要吃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