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建188万亩示范区让有机肥“叫好又叫座”

时间:2021-12-08 09:46:44来源:湖北日报

近年来,一个怪象困扰农业发展:一边是养殖粪污直排造成环境污染,一边是化肥减量增效压力大。这一“多”一“少”间,昭示出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的巨大空间。

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2021年,湖北省积极争取中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专项1.8亿元,开展粪肥还田利用工作。破解畜禽粪污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有了“金钥匙”。

76家“有机肥银行”开业 专业人干专业事

11月14日下午3点半,仙桃市郭河镇,印湾养殖小区。一辆粪污抽运车正挨家挨户收集畜禽粪污。

车辆来自湖北非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2个月前被遴选为该市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运输还田服务主体之一。公司与辖区内养殖户、种植户签订服务协议。种植户提出用肥需求,非隆公司就派车去养殖场收集粪污,把粪污发酵腐熟后,再送肥到田、包施到户,如同一家“有机肥银行”,把原本恼人的粪污变环保有机肥。

“真是帮我们去了一块心病。”郭河镇养鸡户郭珊说,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投入较大、清运成本高,中小养殖户承担不起。即使有能力处理,施肥季节性强、信息不对称,发酵好的有机肥也未必能及时处理掉。如今,专业人干专业事,“就是不一样!”

畜禽粪便本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有机肥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需求量加大,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迅速提升,种养主体从规模和空间布局逐步分离,粪污处理成了“老大难”。

此次农业农村部开展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坚持系统观念,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作为当前日益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养殖和种植个体间的新型“连接键”,构建种养结合新模式。

今年6月,湖北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启动会,解读项目政策关键内容,围绕工作总体谋划、运行机制、推进措施、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具体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2021年湖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省级层面成立由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财政厅和农业农村厅分管厅长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级试点工作推进落实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耕肥总站。

18个试点县(市、区)迅速行动,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成立专家小组、技术专班,召开项目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会,落实目标任务。各地坚持“种养配套、就近消纳”原则,定位“花钱买机制”,因地制宜探索第三方服务机制。

针对县域内服务主体或有机肥企业多、规模化养殖场区域分布平衡的特点,大冶、武穴、潜江等地择优遴选 3家到5家服务主体科学规划主体服务区域,采取就近分片包干负责的运行模式开展粪肥还田服务。

针对县域内服务主体或有机肥企业少、规模化养殖场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特点,郧阳、 崇阳、建始等地买取“1+N”的运行服务模式,即遴选1家骨干服务组织,整合吸纳相关小型主体或建立收集处理分点承担粪肥还田利用工作。

同时,综合考虑运行成本、种养配套等因素,探索合理补贴机制。全省现已遴选出76家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运输还田服务主体。

建188万亩示范区 让有机肥“叫好又叫座”

正值秋冬种关键期,家家户户正忙着给农作物秋施基肥。安陆市木梓乡村民却乐得轻松。

11月16日一大早,在安陆市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示范区,货车、铲车和抛撒机就抵达田边。货车把冒着热气的粪肥卸下来,铲车把肥料装进抛撒机的车厢。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抛撒机开入稻田,均匀地撒起肥来。

粪肥还田的难点在转运,源头在利用。

多年来,有机肥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一是畜禽粪便养分含量低、体积大,施肥劳动强度大、种植户“用不动”;二是粪肥施用主要靠经验,如果有机肥和化肥的配比不合理、施用时间和施用量不科学不仅造成作物减产,还会带来氨气、臭气等环境污染,导致一些农民对粪肥的肥效有质疑。

农户“用得上”并且“用得好”有机肥,才能真正构建起“养-服-种”全链条粪肥还田运行服务机制。

为解决畜禽粪污处理、粪肥还田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省耕肥总站开展专题培训,重点培训堆肥腐熟发酵、粪肥质量检测和粪肥合理施用技术等内容,培训技术骨干近 100人。

各试点县依托县级专家指导组,编写技术指导手册,印发到种植养殖主体,通过现场观摩会、建交流群等方式,对各类服务主体、示范主体、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具体指导。

各地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确定一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在粮食、蔬菜和其他特色经济作物产区,打造项目试点示范区,让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帮助种植户干、干给种植户看。

在省级专家指导下,各地还积极开展田间对比试验,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应用畜禽粪肥的增产效果和土壤改良效果,进一步完善项目技术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188万亩试点示范区域选定落实,涉及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多种作物。项目结束,可消纳畜禽粪污297万吨,施用堆肥47万吨,施用沼渣 12.5万吨,施用沼液134万方,施用水泡粪等其他粪肥 12万吨。试点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90%以上,化肥减量15%以上。

严把“三道关” 确保项目推进高质高效

为确保各县(市、区)贯彻试点政策精神“不跑偏”,精准落实试点工作目标任务,保障项目实施质量,湖北坚持强化三个监管,从严从细抓落实。

强化过程监管——

利川、建始、宣恩三地联合开发手机应用软件,对粪肥还田主体作业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监管。大冶利用配套资金,探索引进第三方监管系统。安陆市落实六方签字制度,通过手机拍照软件记录取粪、施肥地点和施肥时间等基本信息,由养殖户、种植户、服务方、监督方、村、乡(镇)等六方签字确认,确保施肥信息台账真实可靠。

强化项目监管——

抓项目进度。省级坚持每月一调度,组织专家实地调研指导,督促试点工作进展。安陆、钟祥、仙桃明确任务时问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召开项目实施调度会,每月底集中通报本月进展、安排下月任务。

抓资金监管。省耕肥总站严格把关各试点县实施方案,从补助对象、补助环节、补助标准等环节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并要求各试点县实行项目合同制和资金拔付验收评价制管理。

强化质量监管——

各试点县均建立粪肥检测机制,要求服务主体在相关人员监督下对每一批次的还田粪肥抽样,送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还田利用,严把粪肥质量安全关。

全省还设置367个效果监测点,对不同技术模式在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效果监测,编制年度试点效果监测报告,为科学评价试点实施效果、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湖北省耕肥总站相关责任人表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是改善土壤环境、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项目实施将进一步提高站位、突出亮点、创新运作。全省耕肥系统将继续为试点县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当好“店小二”,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