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连锁中医第一股”的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生堂”)12月1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开启“互联网+中医”的掘金之旅。虽然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但固生堂过去三年合计营收亏损5.5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额更是加大到3亿元。面对中国万亿级别的医疗健康市场,一直力推“新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固生堂,能否在资本助力下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引发关注。
“互联网+中医”市场潜力巨大
固生堂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中医连锁门诊服务集团。招股书显示,固生堂通过线下医疗机构及线上医疗健康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及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医疗健康管理需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0年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产生的总收益计,固生堂在中国的私营新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八。目前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山、福州、南京、苏州、宁波及无锡拥有和经营42家医疗机构,有超过2800名医师在公司的线下医疗机构执业,并有超过19000名涵盖不同专科的医师在医疗服务网络执业。
固生堂为传统中医馆贴上了“互联网医疗”的标签。固生堂创始人、董事长涂志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固生堂将“新中医与现代医疗手段结合,开发和运用一体化云HIS系统,建设了集中采购管理系统和覆盖上游采购到下游配送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为患者打造了一个整合线上线下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场景健康管理的‘OMO’新中医平台。”
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9万亿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4.6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0%,2030年预计超过10万亿元。随着老龄化、慢病化等趋势助推,中国中医大健康产业已显著扩大,占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19.7%的市场份额。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医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于2019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0%,预期于2030年达到2.97万亿元,同期增速快于中国整体医疗健康行业。
连年亏损考验商业模式
作为较早的入局者,固生堂在高度分散的中医行业建立了自己的“护城墙”。
招股书显示,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医医师数目计,固生堂在中国采用新中医医疗模式的所有中医行业参与者中排名第一。这对于医疗资源短缺的中医服务市场来说显得尤为金贵。同时,固生堂线下医疗机构覆盖的城市数目也排名前列。
根据招股书,上市后固生堂计划用募集资金拓展线上线下业务,加强研发能力,包括院内制剂以及中医解决方案包的研发,加强供应链能力,包括根据业务扩张升级现有煎药中心及建立新煎药中心,并根据业务需要在中长期内建立自有GMP厂等。这也透露出固生堂从中医服务延伸布局、打通上下产业链的“野心”。
不过,经营多年的固生堂目前盈利能力仍然堪忧。招股书数据显示,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是固生堂主要收入来源,占比高达90%,另外还有部分收入来自销售医疗健康产品,包括贵细中药材等。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固生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6亿元、8.96亿元及9.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13%。2021年上半年,固生堂实现营收5.98亿元,同比增长78.1%。不过,2018—2020年,固生堂分别亏损2.11亿元、1.62亿元以及1.77亿元,2021年上半年,固生堂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3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固体堂此前打造的“医生合伙人”模式,吸引医生以单店入股形式开办中医馆,固生堂占股70%,负责运营管理,医生占股30%,负责出诊。这一模式下,固生堂留给自己的利润不大,运营管理成本投入却不小。
中泰国际研报认为,私立中医诊疗服务子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高度分散。按2020年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算,固生堂在私立中医诊疗服务子行业的市场份额仅为0.6%,竞争优势不够明显。
同时,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合规化趋势,“互联网+中医”市场未来同样面临规范化的问题。固生堂能否抓住国家着力发展中医药的大势,未来值得期待。(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