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临近中午,平顶山宝丰县开水果店的巴帅忙里偷闲打开手机支付宝,几秒钟就从网商银行取用了一笔2万元的贷款,“又快又方便,并且这笔贷款一个月内还免利息,元旦前我就能再补上一批货了。”
临近元旦、春节,河南消费市场活力旺盛,大量商家开启备货模式。和许多小微经营主体一样,巴帅的流动资金有限,想要扩大规模,就要追加投资,钱从哪儿来?12月10日,我省唯一一家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网商银行,在河南启动“助微计划”,为大量小微和新农市场主体送上一颗普惠金融的“定心丸”。
据介绍,12月10日至12月31日期间,省内符合条件的小微和新农市场主体无需出门,在支付宝搜索“助微计划”,通过综合信用评估后,无需抵押,即可线上申领贷款,并可获得30天的贷款免息券。
这是金融精准滴灌市场主体的生动体现。今年7月,全国工商联联合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网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共同发起了“助微计划”,号召发挥金融力量,稳就业、振乡村、兴科创。
为推动这一计划在河南走深走实,网商银行联合河南农担公司、河南农开投资担保、郑州农担等多家本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依托数字信贷的低门槛、快速和便捷性,实施“助微计划”,并通过减费让利大幅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为遭受暴雨和疫情双重袭击的河南加快复工复产注入强大金融动力。
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亟须破解
在河南,小微市场主体数量庞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河南全省实有市场主体848.3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约九成,是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观察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
今年以来,河南暴雨叠加疫情,小微市场主体发展难上加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研究团队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1年三季度报告》显示,经营成本压力取代市场需求不足,成为近期小微经营者的第一大压力来源。如农林牧副渔业和建筑、加工制造业小微市场主体面临原材料上涨,服务业小微主体面临房租压力。
该《报告》显示,在经营成本压力下,近六成小微经营者现金流维持时长小于3个月,资金链紧张。尤其是在遭受疫情冲击的城市,小微经营者平均营收和现金流维持时长更少。为应对正常经营及资金周转问题,小微经营者的融资诉求愈发强烈。
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是老问题。接受调研的多数小微经营主体表示:在传统模式下,小微市场主体从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无论是抵押、担保还是各种审核流程,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加快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精准破解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题,积极稳住小微市场主体的资金链,帮助它们渡过难关,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问题,也是摆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广大金融机构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数字信贷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既要放水养鱼、激发活力,也要避免大水漫灌、资金淤积。围绕如何创新普惠金融模式,将金融的活水精准滴灌到小微市场主体,多方都在积极行动。
今年7月,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助微计划”。作为数字信贷的引领者,网商银行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专注服务小微群体的天然属性,推动这一计划更好、更快在全国多地实施。
网商银行机构合作部总经理石玮表示,该行积极联合各地政府性融担机构,向小微市场主体发放贷款减息券。目前已与25家省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达成合作。今年12月,全国15个省市同时开展助微项目。河南、湖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符合条件的小微经营者,均可享受贷款减息政策。
在河南,从今年7月至今,网商银行“助微计划”的贷款减息券已发放三个波次,共发放超过20亿元的30天免息贷款,惠及全省4万多个小微经营主体。
在巩义市经营家庭旅馆的马春玲是受惠者之一。今年夏季,暴雨加疫情让做了20年生意的她陷入了困境:暴雨毁坏了房屋,疫情又阻挡了游客的脚步,家里的资金链一下子断了。“这个时候做生意的朋友向我介绍了助微计划,我赶紧申请了30天的免息贷款,用贷到的钱修了房子,换了一批新床,疫情结束后立刻就能营业了。”马春玲说,30天后贷款按天计利息,用几天算几天的钱,等生意缓过来就能还上,压力不大。
鹤壁市做季节性蔬菜批发生意的负责人杨明,感触更为深刻。暴雨导致其公司定点种植的几百亩蔬菜受损严重,企业急需资金周转,“我们是小微企业,没有固定资产可以抵押,也没有公司给担保,融资渠道有限。幸亏有了这个助微计划,我们信用没有问题,网上递交申请后几秒钟就贷到了款,效率太高了,帮了公司大忙。”杨明说。
又快又好放贷的背后,是金融服务小微市场主体的初心和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
石玮介绍,网商银行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通过数字风控模型为小微市场主体做出信用评估,小微主体只需要3分钟登记,1秒钟就能拿到贷款,系统实现全过程“0人工干预”,这种“310”的贷款模式以及“随借随还”的灵活用款机制,极其契合小微市场主体的用款诉求,让他们能够快速且无压力地获得金融帮助。
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服务能力,结合网商银行和河南农担公司成熟的数字风控技术,赋能金融产品创新,更高效地提供纯信用、全线上的减息贷款;通过“助微计划”进一步减费让利,为全省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更快更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出金融力量。
金融助力小微主体面临广阔创新空间
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来说,通过与网商银行合作,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对新农主体的精准服务,同样是一次成功探索。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服务河南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立足我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河南农担联合网商银行在今年6月就创新推出了“豫农e担”线上产品,精准服务全省涉农小微经营主体。
据了解,“豫农e担”不仅实现了金融服务从“线下”到“线上”的科技变革,更进一步破解了传统业务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人员不足等痛点,通过双方风控模型的高效配合,“310”模式真正缓解了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尤其是“融资慢”的问题。
除却技术变革带来的便捷和快速,小微经营主体“融资贵”问题同样得以较大幅度缓解。
该负责人介绍,网商银行针对与河南农担合作的客户,年化贷款利率平均降低2%,降幅高达30%,河南农担公司年化担保费率平均降低0.4%,这极大减少了新农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激活全省新农主体发展活力。截至目前,河南农担已通过“豫农e担”实现担保规模8.5亿元。
基于双方深度融合的“豫农e担”产品,实现了担保流程线上化、风控模型精准化、保后监测自动化的担保业务全流程线上闭环处理,建立了担保业务全周期自动化、批量化的新型“银担合作”模式,被国家农担联盟评选为担保产品线上数字化类优秀案例。
通过技术、模式的创新融合,金融在助力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小微市场主体方面,面临着更多创新可能。
有关专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把支持小微市场主体发展,为小微市场主体提供资金保障作为长期性、可持续的政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金融机构更应该和实体经济共克时艰,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市场主体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融资成本下降,促进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和正常循环。
石玮表示,网商银行将进一步推动“助微计划”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推广,联合更多金融机构为广大“中小微农”群体提供服务,并通过共同发放贷款减息券的模式,切实降低小微经营者的融资成本,为稳就业、促发展助力。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与网商银行的合作力度,创新推出更多特色金融产品,为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更多低成本高质量的线上信贷担保服务。”河南农担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双方将聚焦全省主导和特色农业、村集体经济等开发特色助农金融产品,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数据链,金融链等环节协同发力,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