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变美了,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了,无论是打造红色教育阵地,还是‘燃气入户’工程等一系列举措,都让我们居民群众感到非常贴心,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陈叔是江海区江南街道仁美社区的居民,回想2021年以来社区的变化,他感慨万千。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市民政局联合江门开放大学、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和仁美社区党总支开展城乡社区治理示范点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不断深化“党建+”服务型社区治理模式,以党建带社建,发掘社区居民领袖和能人,成立“议事委员会”和“志愿委员会”等组织,逐步完善“一核多元”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形成了“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探索出具有“江门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
丰富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营造处处可学、时时可学氛围
在社区治理的进程中,仁美社区积极打造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圈,社区党总支与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第二党支部进行党建结对,不断挖掘和盘活社区红色资源,利用图书馆、下沙公园等社区公共空间打造了党建专题宣传栏、党史长廊等红色教育阵地,营造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每月组织社区党员、共建单位党员和居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采取知识竞赛、观看视频、线上学习等创新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凝聚力。
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还推出线上社区课程菜单,设置线下“60分钟课堂”,让社区居民享受自主点课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老师授课+居民互动”的形式,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电商培训、法律政策解读等多个专题课程班,满足社区居民在家门口的学习需求。
集中力量办“小事”
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仁美社区党总支十分注重从小事做起、从微处着眼、从细处发力,切实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针对居民反映的楼宇老化、地下管网破旧等“难”点,仁美社区党总支成员错峰入户走访,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形成改造方案。经过一系列努力,仁美社区的9栋楼房都换上了新装、30个化粪池重新更换、5077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拆除。社区公共空间也进行了整体优化,新增公共小车位200余个,摩托车位400余个,并通过道路“微循环”等措施实现人车分流,改善了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
为改变居民日常只能搬煤气罐上楼的困境,仁美社区将“管道燃气进万家”列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了管道燃气推广试点方案,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居民分担”的方式,把天然气“接到”居民家里。目前,仁美社区已有480多户家庭陆续接入了管道燃气。
群众诉求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仁美社区党总支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困境儿童、困难退伍军人等150人次;开展“微心愿”圆梦行动,通过党员认领、党组和社会志愿公益团体相结合的方式,为10多位困难群众圆梦;积极深入一线,确保群众合理诉求有人听、有人办、尽快办、能办好,目前,共解决群众反映问题50余件;把为群众办“微小实事”作为评定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列出清单,按时间推进的方式,确保“微小实事”件件按时按质完成,目前,共完成“微小实事”26项。
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探索开展院落式“微治理”
如何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协力”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仁美社区在原推出的“同心圆·积分+”项目基础上,再推出“爱家志愿服务积分”项目。
该项目以积分制为抓手,探索开展院落式“微治理”,让整个辖区、社区、社工机构、党员志愿者联动起来,目的就是倡导居民互助,激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投身社会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如今,无论是推进垃圾分类,还是公益互助、邻里互动等社区活动,都能看到居民们的活跃身影。
当前,仁美社区党史学习教育与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深度融合,社区服务阵地从“党群服务中心”走向“居民生活中心”,居民找到了参与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已经建立。(文/图吕中言张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