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结合林下菌药产业发展实际,多措并举,创新机制,抓实菌材林基地建设,有力推动林下菌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学布局,提升基地规模。坚持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等林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紧紧围绕兴林富民目标,编制《黔西南州菌材林建设发展规划》,有力有序推进全州菌材林建设。围绕全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和菌棒加工企业分布情况,以连片辐射、分类带动的方式,鼓励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建立木质菌材基地,科学规划菌材伐区,做好伐区规划和作业设计,科学安排森林抚育间伐、人工商品林主伐的区域、采伐指标,确保生产所需菌材有效供给。截至目前,全州共完成菌材林基地建设15万亩。
——强化科技引领,提升管理水平。坚持科技兴菌、绿色发展,实现既能“仙菇”飘香,又有“绿水青山”,持续推动菌材林高质量建设。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依托贵州省菌业李玉院士工作站、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等科研技术力量,围绕“降成本、抗风险、增产值”目标进行技术攻坚,大力推动建设集菌材林建设、菌种培育、菌菇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的食用菌“产业生态体系”。
——强化主体培育,提升供给能力。围绕生产和加工两条线,强化菌材加工主体培育,逐步提升食用菌菌材供给能力,积极整合县域内木材加工企业资源,由木材加工企业将适宜加工的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的二次利用,由菌棒加工企业以菌材市场价格定期回收,变废为宝,实现木材加工企业与菌棒加工企业双赢。
——强化市场监管,提升菌材品质。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行为,所有菌材加工企业一律实行凭证经营,凡发现加工企业违反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乱砍滥伐的,一律从严从快处理。建立健全菌材质量监控机制,对全州菌材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测,严格质量标准,做好台账管理,加强菌材材质、加工、储藏运输、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菌材品质。
——强化利益联结,提升产业效益。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示范、群众参与”的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菌材林建设,探索产业支撑与农户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产业发展和收入问题。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以企业为主体搭建菌材林发展平台,引导企业、村级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大户开展多形式的联合协作,发挥龙头公司的引领作用及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农户稳定增收。(特约记者 龙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