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全民记忆又一次缤放

时间:2022-02-16 14:32:11来源:个人图书馆

红星闪闪,放光彩……相信无论多大年纪的朋友,听到这段旋律时都会热血沸腾,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在1974年公映以后就住进了每一代观众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而潘冬子、椿伢子,连带那个人见人骂的胡汉三,一起成为永不褪色的经典。现在,时隔半个世纪,《闪闪的红星》回来了,这一次是以原创音乐剧的形式,在北京世纪剧院连续公演两天,场场爆满,掌声不绝。

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由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出品,集合了编剧作词黄瑜,总导演王哲、蒋雅頔,音乐总临王亦然,舞美设计郑金启、何雨韵,这样一支年轻却富有才华和创新精神的主创团队,他们在延续作品原有故事框架和精神内核的同时,进行了全新的改编和诠释,熟悉的故事经过创新的演绎更加精彩纷呈,让人不由感叹:经典从不老去,总是在不经意之时再度绽放。

那么,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到底做出了哪些成功的尝试呢?其实答案并不复杂。

艺术语言的灵活转换

从电影到音乐剧,并不是单纯地换一种舞台形式,而是两种艺术语言之间的转换,电影可以借助蒙太奇的剪接,实现视角切换与时空转换,表现方法非常灵活,把光影变成舞台上实打实的现场表演,交给音乐剧《闪闪的红星》主创团队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他们实现的完整且出色,保留有电影本来的故事魅力,还因为音乐剧独有的表现手法带来了很多全新的看点,通过演员的表演,灯光、音乐、场景的配合,产生了让人可以身临其境的叙事氛围。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例子,一个是超现实元素的运用,胡汉三带着凶恶的黑衣手下,出现在潘冬子的梦里,不同的时空交替,推动剧情的发展,表现力非常强,在舞台上营造出电影感。

另一个是潘冬子和妈妈李明月在家里的对手戏,通过潘冬子的演唱和表演,描述了家乡的美景,他在山林玩耍,蓝天白云下,淳朴的少年帮助了迷路的兔子,拟人化的描写,像童话一样美好、温馨、惬意,充满了诗意,展现了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同时也非常形象的表现了苏区的美景和地域风情,给江西瑞金的旅游资源和地域形象,做了一次很好的展示推广。

经典人物的深度开发

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对经典人物的改编,在充分尊重原版电影的基础上,通过更深度的开发和塑造,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细腻且立体的人物形象。比较典型的是潘冬子的妈妈李明月,这一形象当年在电影里面的塑造就非常成功,让人看完之后意犹未尽,这次在音乐剧中的演绎就有更多层次,从期盼丈夫回家的“解放足”,从温柔善良的农村妇女到优秀成熟的党员,整个成长过程有细节有内容,有掩护伤员与敌人斗智的智慧,也有面对敌人烈火焚身的英勇,配合从婉转到深情再到激昂的演唱风格转变,成为“映山红”的完美化身。

还有对反派胡汉三的演绎,一开场就增加了他逃跑的情节,讲述了他成为恶霸的前史,等于一部小型的胡汉三前传,演员的表演绘声绘色,引人入胜,除了让人物更加立体,坏得有根有据,解决了主旋律反派惯有的符号化脸谱化,还扩展了原有的故事时空,让《闪闪的红星》作为红色经典IP,有了更多的戏剧挖掘和开发空间。

旧回忆,新感觉

音乐剧还原了很多经典的名场面,包括经典的歌曲,也包括大多数经典的情节,带血的子弹,用衣服送盐,潘冬子和椿芽子在米店做学徒工,今日售米等等这些桥段。在在高度还原这些经典记忆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创作团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编剧,进行了一些成功且大胆的尝试,加入了一些全新的角色,给作品注入了新意。

米店老板的女儿沈心儿,就是一个全新的人物,她的出现没有破坏作品的原汁原味,还把人物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却完整,蕴含了对善与恶的探讨,人的辩证,代表了新一代创作者对经典的全新解读,符合新一代观众的戏剧审美口味,对于经典的传承,红色精神的传扬,起到了非常好的推进作用。

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的成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音乐剧正在稳步前进,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走向美妙的未来。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