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是旺季中的旺季,从来没有这么忙过。”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与冬奥重叠,北京很多冰雪运动场迎来自开业以来的客流最高峰。在滑雪场,所有冬令营早早报满,教练分身乏术;在滑冰场,教练从中午忙到深夜,一天只吃一顿饭。
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冰雪运动,越来越多的冰雪运动场开张,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教练队伍,北京正成为冰雪运动的热土。
从传统一对一到分级全教学
穿上雪鞋、戴上雪镜、踩上雪板、拿上雪杖,几名滑雪爱好者在教练带领下,练习一个又一个新动作。尽管雪季已经接近尾声,但位于怀柔区的怀北国际滑雪场依旧热闹。
“开学前最后一周的滑雪冬令营早报满了,这在过去很难想象。”从事滑雪培训多年,北京魔法滑雪学院创始人张岩从没见过如此盛况。
不过,这么多新手涌上雪道,安全成了大问题。张岩坦言,滑雪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如果缺乏专业指导,存在受伤风险。特别是横冲直撞的“鱼雷”,最容易引发雪场安全事故。他坚信滑雪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快乐,第三才是技术,但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张岩发现,在今年雪场爆满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一些规模大的滑雪场,一天客人就能达到六千多,但滑雪教练可能只有三百个,“一对一”教学根本谈不上。
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北京魔法滑雪学院尝试在雪场推行流水线教学法。“我们对顾客的滑雪水平进行分级,并将所有教学环节根据点位分成一个个关卡,每个关卡上安排固定的教练,负责相应培训内容。”
例如,第一个关卡教摔倒站起和平地行走,滑雪者学会以后盖章确认,再到下一个关卡。这样一来,滑雪者可以循序渐进,在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雪道上滑行,而非全凭感觉盲目挑战高级道,教学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既要有人教,还要教得好。教练不光要有扎实的滑雪技能,还要具备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等相关知识。”在张岩看来,由于国内滑雪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教练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水平参差不齐,“规模扩大以后,教练管理体系也要跟得上。为做好过程监督,我们会事先告知学员有哪些教学内容,要求教练上传照片和视频,后台也可以看到实际教学轨迹,确认是否在规定雪道上开展,确保滑雪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从孩子当主力到年龄全覆盖
“谢谢杨教练,再见。”
“不客气,下次见。”
下午3点,世纪星滑冰场北京万科半岛广场店的教练杨靖馨下课了。她下了冰,但是没脱冰鞋,因为不一会儿又要有课。刚刚过去的这十几天,是她工作后最忙的日子。
杨靖馨2018年到这个冰场实习,当时冰场刚开业没多久。“我是眼见着人一天比一天多,越临近冬奥会人越多。”最高峰出现在冬奥会开幕后,杨靖馨清楚地记得:“羽生结弦到北京了,羽生结弦上冰训练了,羽生结弦开始短节目比赛了……就在那几天,人乌泱乌泱的,都快滑不开了。”
以前,到冰场来的主要是孩子,女孩练花样滑冰,男孩练冰球。但冬奥来临之后,冰场上什么年龄段都有,杨靖馨这才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您看那个大姐。”她指了指正在冰上牵着教练的手,“蹒跚”前行的女学员,“她已经快五十了,也是这次冬奥会期间报的名。大姐不为别的,就为鼓励自己的女儿。她女儿一开始不敢滑。大姐就自己也报了名,勇敢上冰,现在母女俩都开始练。”
教孩子,需要细心讲解,因为孩子们不一定听得懂;教大人,需要鼓励,因为大人能很快理解技术,但是胆小,怕摔。此时的冰场上,二十多个学员。有的需要手牵手教学,有的已经能自如滑行。滑得好的孩子,已经能跳跃旋转了。
冬奥会期间,冰场每天从上午开门一直忙到深夜,全天爆满。人最多的时候,同时有七八十人上冰。“我一节课是半小时,一般能有个休息时间。但那十几天,完全没法休息。就只有趁着下午4点浇冰的时间,下冰吃口饭,每天就这一顿饭。”
忙碌一直延续到现在。“被冬奥会带起来的冰雪热情,已经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了。”杨靖馨说,冰场有合作的学校,每周固定来包半个场地,练花滑或者冰球;还有企业会带着员工来团建。
“上个周末,人又多起来。”这个冰场建在商场里,很多年轻人,把上冰当成了娱乐项目。“看电影前,滑一会儿冰,就跟逛店、喝奶茶一样自然。”
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运动员
冰场上的学员,可能想不到杨靖馨曾经是专业的柔道运动员。退役后,趁着北京筹备冬奥会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春风,跟冰雪结了缘。
2017年,杨靖馨进入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体育运营与管理(冰雪运动服务与推广)专业学习。这是专门为北京冬奥会培养储备人才的专业。三年的学习和实习,让杨靖馨熟练掌握了滑冰和滑雪技巧。
前跆拳道运动员王安,跟杨靖馨是同届同学。“冰雪运动改变了像我们这样很多运动员的命运。”对冰雪一窍不通的王安,通过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与冰场、雪场的合作,学会了滑冰、滑雪,拿到了相应的教练资格证书。
更幸运的是,她还有机会参与冬奥会。目前正在闭环隔离中的王安,是冬奥会女子冰球赛场的技术官员。而日常,她的工作地点在昌平区的世纪星国际冰雪中心。那里有四块冰场,可以进行冰壶、冰球、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多种冰上运动。
虽然一直在冬奥会上忙碌,但王安也听说,到冰雪中心体验的市民,“爆炸式增长,每天都有很多人。”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北京市的冰雪运动水平,也水到渠成。冰雪中心除了面向群众健身,还给北京市的专业运动队提供训练场地。
王安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短道速滑队领队。“大家惯性思维,咱们国家的冬奥运动员,以东北籍运动员居多。但其实本届冬奥会上,北京籍运动员仅次于黑龙江籍,是第二多。”王安说,在成功申办冬奥会之后,基于北京市已有的良好冰雪运动基础,在2016年,北京市就着手成立了花样滑冰、冰壶、短道速滑等运动队。“短道速滑项目,现在北京市已经有丰台区、朝阳区、东城区等区队,我们可以从中选优。”
“关心短道速滑的冰迷,也许听说过,咱们国家队里已经有北京籍的运动员。”王安说,土生土长的16岁北京女孩王晔,是目前国家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也许下一届冬奥会,我们就能看见,北京短道速滑运动员去争金夺银了。”
本报记者孙毅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