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式复原红瓦灰砖,对照史料再现“府衙钟声”……一年前,备受瞩目的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破土动工,这个曾见证潮州府“一府管九县”辉煌历史的代表性建筑将以崭新面目与世人相见。
潮州高度重视古建筑保护修缮,制定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24条具体措施,并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
从广济桥、牌坊街到镇海楼,凭借“微改造”和“活态保护”的理念,昔日“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热闹场景回到街区。“潮州古城已经成为潮州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小洁说。
潮州古城的蝶变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以“绣花功夫”让陈列在岭南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今年年初,广州永庆坊、潮州牌坊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从保护单体文物向保护文物群落、再向打造文化线路等复杂类型的方向发展,广东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不断创新。”这些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和众多文保工作者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寻觅古驿道的踪影,探索线性保护的更多可能。
2016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被写进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南粤大地掀起古驿道活化热潮。截至目前,广东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中推进了1200多公里重点线路、近600个重要节点建设。
南粤古驿道文旅产品日渐丰富,越来越多沿线古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据统计,南粤古驿道主要景区(点)和关键节点所在的乡镇旅游产品数据超过1.5万条,沿线村民年户均旅游收入达2万元,占年户均收入21.6%,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提升。
线性保护也让文化遗产的价值得以延伸。2019年6月起,经过广东省“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勘探,散落在韶关坪石、清远连州的一处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遗址被重新发掘联结。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四市共同签署“粤北四市华南研学联盟合作协议”,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如今,曾经书声琅琅的校舍再度成为孩子们的课堂,超6万名游客和学子走进研学基地重温历史。( 南方日报记者黄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