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闭幕。赛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对于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和保障。近年来,广东省从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对残疾人事业进行扶持,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就业科学多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6年,广东省残联开始牵头主办广东“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推动更多残疾人融入创业浪潮。2016—2020年“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累计报名参赛项目达3229个,发放奖金1013万元。
参加了2020年广东“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决赛的聋哑夫妻谢荣书、余雪莹凭借“SnowCake”项目获得金奖,在回到阳江后,他们还收到了阳江市残联送上的表彰奖金5万元。
《广东省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工作方案(2019—2021年)》等政策文件的陆续制定出台,也为技工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全省开展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十三五”期间,全省已累计培训残疾人112276人次,城乡新增培训75696人。
助学融合创新
近年来,广东省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永安表示,学前教育得到加速发展、12年免费教育得到全面落实,4424名残疾儿童获福彩金资助,2020学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98.66%。广东省为3413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4069.5万元,下达14.79亿元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据统计,2016—2020年,共有4379名残疾考生参加高考,3459名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555名考生享受高考便利。
2019年6月,在揭阳梅峰中学考点,20岁的全盲女孩杨晓婷成为广东省首位使用盲文试卷的考生。她历时11.7个小时,完成了一套共95页的盲文试卷,最终被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杨晓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日常帮扶和个性化培养两份方案。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她“看见”了大学:在课前用电子读屏软件预习课程,课后由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用盲杖熟悉每一条路,在脑海中绘出校园地图……
2020年,省残联、省教育厅、省语委联合举办了以“寻找最美手语人”为主题的首届广东省国家通用手语技能大赛,吸引全省各地共172名听障人士、手语教师、残联工作人员和手语爱好者参赛。
体育强身强心
据广东省残联数据,目前广东一共开展16个针对残疾人的体育项目,设立7个体育训练基地,常年在训人员约220人,这些年,全球各地的体育赛事中,广东向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获得奖牌数居全国前列,一大批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树立信心、改变命运,为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来自肇庆的“95后”小伙邓培程因患先天性脑瘫,不能自由控制上肢,双腿长短粗细不一,但他从小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2008年,看到电视里播放的北京残奥会田径比赛,正在读小学的他,被顽强拼搏的残疾运动员所震撼,开始练习跑步。
2018年,肇庆招募田径运动员,邓培程看到了希望。那年,他首次参加广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这场比赛里,广东省残联教练胡正观发现了邓培程,并极力邀请他加入自己的训练团队。2019年,邓培程正式成为一名运动员。两年后,在东京残奥会上,他以11秒85的成绩拿下男子100米T36级决赛金牌,一举打破残奥会纪录。
社保精准补贴
2012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同时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对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提供重要支撑。张永安表示,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不断强化,补贴力度不断增强。2020年,全省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1.82%和97.41%。
到2020年底,全省享受“两项补贴”人数分别为42.2万和102.5万,全省发放补贴资金约37.35亿元,约七成的持证残疾人按月享受补贴待遇,补贴标准和覆盖范围处于全国前列,其申领办理还接入了“粤省事”微信小程序,方便了不少出行不便的残疾朋友办理业务。“两项补贴”被列入广东十件民生实事。2021年初,“两项补贴”标准再提高。
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救助制度为基础,康复医疗救助制度和就业促进制度为补充,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社区服务保障为配套,广东省已经实现残疾人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南方日报记者王越莹尚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