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区依托数字化改革赋能 人机高效协同共建共享和谐

时间:2022-03-30 15:01:16来源:浙江日报

宁波市海曙区的一处公交站台上,候车的居民边惠波,问了句还有多久到,智能语音系统立刻告知了答案;晚上散步时,居民朱令发现马路牙子有坑洞,通过集士港镇的微信公众号发送定位和破损图片,几个小时后专业维修人员就赶赴现场修补……

在今年初公布的首批“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名单中,海曙区成功入选。这里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智慧,文明新风不断刷新着城乡风貌。2016年,宁波行政区划调整,29.4方公里的老海曙纵深向西,面积增加20倍,原本的城市空间格局被打破,老城边缘“弯”出一道弧,约30方公里成了城乡接合部。

如何把每个村社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智治’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海曙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拓展数字化服务场景、构建问题处置闭环、探索“全域码”等一系列智慧化举措落地,让这些曾经的“后进镇村”实现了弯道超车。据统计,海曙区目前共有国家级、省级文明镇村17个,其中8个位于城乡接合部。

初春时节,徜徉在这些“夹缝”地带,记者发现,治理方式的革新,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上的变化,推动城乡文明交融的烙印延伸,还促进了人们思想深处的观念变革。

做精公共服务

提升全域品质

今年67岁的金小英不是土生土长的高桥人。9年前,在海曙老城区西门口住了几十年的金小英,因房子拆迁搬至高桥镇。“刚开始还真不适应!”用她的话来讲,原来住的地方,公交站就在家门口,走几步路就到农贸市场,道路干干净净,生活舒适又方便。

搬迁后,虽然住的是镇上第一批商品房,但她还是“傻了眼”:不仅一些大街小巷道路一遇下雨天就泥泞不堪,马路两边堆积着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公厕垃圾箱等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就连充个公交卡都要坐1个多小时的车去城里办理。

其实,让她不适应的,几乎曾是所有城乡接合部的“顽疾”。“这个城市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地带,既不是完全的城市,又不是纯粹的农村,不同的就业方式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惯,造成很多人一提到它,就会想到脏乱差。”宁波海曙区委党校教(科)研室副主任韩欢认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既有本乡本土的农民,也有市中心拆迁的城市居民,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因此,群体的复杂也使公共需求变得日益多元。

面对缺位的公共服务,高桥镇用“智慧”开出了一剂又一剂“良方”:持续打通数据壁垒和拓展服务,不仅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可办事项越来越多,一些偏远的乡村配备了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因为大小河流、支流繁多,为了预防儿童因擅自游泳玩耍发生溺水事故,一种可通过分级界定框定、人物动作自动判断危险与否的智能摄像头,被安装在渡口及部分沿岸、水库、埠头等……

去年4月,高桥镇推出了一张书香电子图,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不仅能获知全镇36个书香馆舍的地理位置、特色亮点,还有各种方式的路线图。于是,年轻时就热爱读书的金小英,不但常常往高桥社区图书馆跑,还按“图”索骥,去了好几个位于其他村社的书吧,以及位于市区的图书馆。

镇公交半小时一班,去哪个村社都方便;乘坐家门口的地铁,半个小时就能到海曙区图书馆。天高气爽的时候,骑着电动自行车,沿着宽敞整洁的镇村道路,顺着清澈见底的溪流,顾盼之间,鳞次栉比的楼房一眼望不到尽头。偶尔停下来,到文化公园和广场上走一走,徜徉于美丽风光中,别提有多悠然惬意了。

“环境变美了,生活便利了,心情舒畅了。”在海曙,和金小英有一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人。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份舒适生活的背后,是当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的一个又一个梗点。

住在城乡接合部的人都知道,在这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的区域,很多问题仅靠当地政府是很难解决的。因此除了部门之间的对接机制,海曙区将81890求助服务中心提升为数字化改革驱动的“协同中枢”,把80余条部门首问热线整合在一起,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居民和企业求助一号接入、一站高效解决。

,有居民向81890反映,地铁1号线高桥西出站口往江南水岸方向,下雨天道路会积水。经过智能协同研判,该问题自动流转至高桥镇。被“派单”的镇道路养护站和施工方立即到现场查看,仅1个小时就给出了将会根据天气情况尽快安排道路雨水管铺设的回复。

人机高效协同共建共享和谐

这是一个和煦安静的下午。

海曙区石碶街道综合指挥中心的“数智石碶”大屏上,陆陆续续跳出一条条信息:

“石碶北路锦杭百货附发现出店经营”“雅渡公园附人行道有车辆违停”“益智新村垃圾站垃圾箱满桶”“滕家点发现一只流浪狗”……

一个个表格自动生成的同时,这些问题都被实时智能流转给城管或环卫等对应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赶到现场处理完毕报送台后,系统会自动显示“已处理”。用时最短的,5分钟就解决了。

有人好奇,问题是怎么收集的?石碶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妙芳“卖起了关子”:人、机都有可能。

在海曙,石碶街道不是面积最大的,但因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在咫尺,宁波轻纺城等重要市场和一大批企业汇聚于此。这个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居住人员复杂,基层治理面临很多痛点难点。“以往,我们主要依靠精细化网格管理的方式推进,但一直存在网格长力量不足问题。”孙妙芳认为,解决的关键,还是要把居住在辖区的人都发动起来。

因此,除了通过在辖区各处安放70个智能设备,主动观测、快速判断和精准定位垃圾堆积、跨店经营、游商摊贩、机动车违停等9类不文明现象,石碶街道还在以往反映问题较多的学校门口、商铺、垃圾站等处贴上了两万多个“全域码”,走过路过的群众只要发现问题就可拍照上传,扫描时会自动显示所在位置。

去年初,90后江西小伙李航来到位于石碶街道的一家企业上班。在逐渐适应当地生活的过程中,“智治”也悄然融入并改变着他的工作生活方式。“除了可以随时随地上传不文明现象的信息,我租住房屋内外的电表、水表、煤气阀、灭火器、防盗窗上均有一个专属二维码,需定期扫描上传情况。此外,家里的垃圾桶也安上了带有‘芯片’的身份证,只要垃圾投放处的扫描器一扫,我的参与率、准确率等都会被精准记录。”李航说。

在“智治”的促动下,生活在石碶街道的每个人,都成了当地社会治理的“助手”,效果立竿见影。据统计,该街道如今日均处理事件250件左右,是台建设前的2倍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文明现象投诉率却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30%。

资料显示,今年石碶街道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如雅戈尔中学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华盛菜场改造提升等,均为“数智石碶”搜集分析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而越来越强的归属感,也让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的积极变得越来越高。据统计,石碶街道现有志愿者1800余名,较去年增加了6倍。

如今,在上下班高峰期的重要路口,在集中治理违停共享单车现场,在专项整治老旧小区开展楼道杂物、小广告清理活动中,在对重要交通干道、宅前屋后、沿街商户等进行环境治理时,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数据精准赋能激发产城融合

看着藕池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启动施工,李很兴奋。作为古林镇藕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知道,这次升级改造除了确保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外,因厂房、农田、住宅交混造成的治理问题,也将陆续得到有效解决。

身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前沿地带的城乡接合部,由于土地利用情况复杂且变化较大,往往会成为规划管理最难管控的区域之一。其中,工居混杂形成大量的“低散乱”企业就是最直观的表现之一。

藕池村地处三个乡镇交界处。多年来,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陆续涌入,在活跃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因缺乏有效规划和管理,不仅亩均产能低下,而且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不过,这些都将改变。据介绍,这里将通过积极引入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等业态于一体的未来智慧园。

在李的想象中,未来这片区域将拥有明亮宽敞的办公楼、整齐有序的厂房、笔直宽阔的街道,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文明水大幅提升。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运用数字化手段,这个美好设想的实现时间至少推迟一年。

在海曙,工业园一共有88个,加之其他零散工业用地,占据了全区工业用地的76%。在海曙区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邱少军看来,这些工业集聚点能否改造成功,既关乎全区的整体产业布局,也极大影响着城乡接合部产、城、文、人融合的成效。

“文明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相辅相成的是,产业提升和人才引进是提高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邱少军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产业的增量提升将对一个地域的文明水产生质的影响。

但是,1万余家工业企业,规上规下分别是哪些?分布在什么位置?是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公司质是什么?……要将这些工业园区的企业类型、土地质、产业结构、区域特色等情况调研清楚,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数据赋能,让难题变得简单。”海曙区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推进管理中心主任王旭告诉记者,他们依据实际调研结果,结合区经信等部门提供的数据,经多次调研和探讨,建立了工业园区数据库,再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工业用地特征、工业用地权属、工业用地企业类型、企业亩均税收、工业用地开发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最终绘出了全域规划“一盘棋”的全景图。

这个“棋”局,不仅结合海曙区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专项规划,明确了每一个园区是原址升级还是腾挪集聚,未来改造升级方向也一清二楚。此外,因涉及村集体、村民、园区内企业等多方权利主体,最难解决的合作模式也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形成“带方案出让配建村级资产”“飞地安置土地整治”等7种参考模式。

如此,产、城、文、人融合,在海曙区借力数字化手段对城乡接合部进行一体化布局提升中,有了更为美好的愿景。(本报记者万笑影王健共享联盟海曙站孙勇)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