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慧玲邹永晖
春和景明,万物吐绿。近日一场动员会,让鹿城虎年之春更显生机盎然——
3月15日,三亚市召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培优提升和民生建设提升“三大工程”动员部署会,吹响了深入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培优提升、民生建设提升“三大工程”的冲锋号。
“打造创新高地,高质量推动种业、深海等国家战略落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一幅推动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图正徐徐铺开。
鼓角催征,激发争先之志,鼓舞奋进之心。
2022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攻坚之年,是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锚定发展新航标,三亚将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赋能、民生为本,统筹推进“三大工程”深入实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把三亚打造成为开放创新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
创新驱动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在“三大工程”中被“置顶”,释放了三亚坚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科技创新是一场漫长的长跑。目前三亚虽然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依然存在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高水平创新要素不足等短板。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锋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一直以来,南繁育种科研存在“小散弱”现象,各个科研单位及院所也是各自为战,产业集群效应低。
如何用创新驱动产业之变,用创新撬动效能之变?
立足地理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特色,三亚谋创新、求突破。
以打造“陆海空”科技创新高地为例,三亚将建好建强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等关键平台,全力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培育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建设等。
三亚市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明确了要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七大任务”,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从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科技创新品牌,到围绕种业科技、深海科技、空天科技三大核心优势方向,打造特色科技创新高地;从围绕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强化社会发展科技支撑,推动科技创新惠民利民,到加快构建三亚面向“大三亚”、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格局,不难发现,三亚提倡的创新能力提升,是在聚焦三亚“陆海空”特色领域基础上,着力全面推进的各领域创新。
明确“任务书”,三亚定下“目标值”: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聚焦科技创新,三亚力争到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达到3个,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建设、重点产业技术攻关、科技制度改革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实现“六突破”。
产业赋能
经济转型不断迈上新台阶
排队,成为三亚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免税店内,人潮如织,购物、结账的队伍常常排成长龙;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三亚港出海进港的游艇密集穿梭,呈现出“排队出海”“堵船”的奇观。
2021年,三亚接待过夜游客2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9.7%,旅游总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65.2%。 数据,是旅游业作为三亚支柱性产业的印证。然而,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产业发展亦是如此。在产业发展方面,旅游产业一家独大,其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规模偏小,难以适应自贸港产业发展要求,这是三亚产业发展面临的窘境。
三亚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亚必须破除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对标打造“六个三亚”“六个标杆”要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布局,推进现代服务业全球化开拓,实现热带特色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着力构建开放型、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
细读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一项项举措,一个个目标,培育新动能的三亚步伐正全力加速:三亚将通过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等“五大行动”,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升级,交易平台、保险业等金融业态集聚,推进南繁产业发展,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三亚力争到2024年,实现重点产业增加值、产业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建成2个营业收入超千亿级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能级、结构优化、创新动能、产业集聚、发展环境“五个提升”。
民生为本
打造“品质之城”“幸福之城”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当前,三亚民生事业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物价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要解决的问题。”三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抓主要矛盾,解民生难题。对此,民生建设提升工程聚焦教育、健康、文体、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五项重点任务”,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破解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分别制定了20条工作举措,每一条举措都涵盖许多具体措施和具体项目,打出了一套惠民生组合拳。
数一数福利,三亚将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力争到2024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14030个;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数达到3.5人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张;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力争到2024年,安居房建设套数3万套。
掂一掂“饭碗”,三亚以就业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2022年至2024年,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开展重点就业群体职业培训1.5万人。
看一看社保,民生保障更加给力。三亚将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低收入人口生活救助保障覆盖率100%,兜牢民生底线。
……
谋民生之利、解百姓之忧、行惠民之举。三亚将努力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努力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提高人民群众在自贸港建设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