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奋力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助力大湾区高水平互联互通

时间:2022-04-13 07:43:56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最南端,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里,新厂房次第生长,蕉林绿野正蝶变为承载湾区梦想的新兴产业热土。

离开全球封装行业巨头,周晓阳选择到此创业。作为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他参与研发的“碳化硅的纯电动汽车主驱模块”达到国际水

在这里,一条从晶圆生产到芯片设计、封装及应用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快速形成。作为园区首批入驻企业,这里代表着南沙瞄准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为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再造一极的雄心。

伴随产业与人才集聚而来的,是一座新城更广阔的未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中,广州市南沙区抓谋划、优布局、建台、强功能,奋力打造“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

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国际航运枢纽、新型国际贸易枢纽、数产融合导向的国际化产业蓝图、国际化人才特区,一系列重磅蓝图在南沙铺展,从理想走进现实。

站在新的起点,南沙迈上了发展新征程: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台。

广州向南,奔向珠江口

俯瞰南沙,离世界越来越“”。

国内时速最快的广州地铁18号线,实现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直达。未来,18号线有望南北贯穿珠海、中山、广州、清远4城,地铁22号线有望经南沙延伸至东莞、深圳。

从地理几何中心加速迈向湾区交通中心,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速成形。

“交通轴”传动“产业链”。在万顷沙区域,8方公里的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正酣。这是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广深港、广珠澳)交会点,智能制造园、数字谷、健康谷、海洋科技城等未来产业和空间布局正从蓝图走向现实。一个大湾区一体化的战略中枢悄然挺立。

向南看,产业空间更宏大。昔日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的龙穴岛,如今已建成中国南部最大的单体港区。2021年,南沙港区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766万标箱,占整个广州港全港集装箱总量的七成以上,均每3天就有1万辆汽车在这里周转。

向海看,城市格局更开阔。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南沙正推进国家级天然气水合物科研及产业化总部基地建设,打造广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陆海联动,向开放要活力。从国际航运枢纽到科技创新策源地,南沙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越来越强。“区位条件、产业优势、航运枢纽等资源禀赋奠定了南沙打造开放门户的本底。而立足湾区、协同港澳的策略,则使其开放国际化程度更高、竞争力更强。”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中,作为粤港澳合作三大台之一,南沙被赋予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战略定位。南沙,也是广州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主阵地。

如今,实现广州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历史跨越的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更好服务“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于今年9月迎来开学;3000家港澳企业落户,南沙不断加强与港澳产业优势互补……

深化与港澳重大合作台载体建设,助力大湾区高水互联互通,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南沙力量日益澎湃。

规则先行,探路国际化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完成了一笔数额达3800万元的向香港科技大学划拨的科研资金。这是大湾区目前为止数额最多的一笔跨境拨付科研资金。过去,受制度制约,科研资金无法直接跨境使用。

规则衔接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制度创新则是自贸区的使命。承载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多重战略优势的南沙,有着探路制度之变制度之利的天然优势和战略使命。

南沙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突破口,促进高水制度型开放。全国首个对标RCEP、CPTPP的自贸区创新政策在此推出,打造全国首个“无证明自贸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开放试点,建设金融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从要素型开放走向制度开放,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更加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规则制定,在制定规则、标准以及流程管理等制度型开放工作上抢抓先机,才能在国际合作中占据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说。

在共同的规则体系下,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成为高水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南沙底气更足。有了港澳“超级联系人”,南沙的开放不仅代表着广州“走出去”的决心。

在南沙,香港科技园与香港科技大学正在建立香港科学园广州南沙孵化基地,这是科技园与香港的大学首个在内地成立的孵化基地,预计今年秋季落成。港科大(广州)(筹)校长倪明选教授表示:“我们将携手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让香港企业家把握大湾区的机遇,并协助希望‘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家拓展市场。”

“推动全球溯源中心、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和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建设等,就是南沙结合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抢抓发展先机,这对构建自由开放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意义重大。”毛艳华认为,南沙正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台优势,彰显对全市乃至全省深化改革开放的“托举”作用。

面向未来,链接双循环

日,小马智行顺利完成D轮融资,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独立自动驾驶公司,估值85亿元。作为南沙本土企业,小马智行借全球科技大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随后,南沙企业泛生子、博雅辑因也登上了全球科技大会的舞台,讲述南沙创建国际一流生命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的生动实践。

从搭建台到走向舞台,门户枢纽正向国际交往中心进阶。国际金融论坛年会、首届亚洲青年领袖论坛、中国—太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相继在南沙举行。

有大格局,才能下好大棋局。开放门户,通达全球。南沙提出实施“枢纽+”策略,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夯实大湾区流量枢纽。

参与国际合作,南沙台更多、分量更足。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设计方案,99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拔地而起,联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过渡期)揭牌,将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转运抗疫物资提供支持。

“国际合作战略台需要软环境的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观察到,南沙正在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国际合作战略台最需要的是人才。满足人才日常生活服务需求,才能带来大产业、建好大台。”李晓江说。

湾区之心,正在拴住人心。全国首提营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在庆盛枢纽区块8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国际化城市空间正在崛起,港式国际化社区内已陆续布局境外来粤居民办事中心、粤港澳双创产业园等港澳元素项目;在参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南沙谋划推进大湾区商务直升机枢纽基地建设,打造亚太海洋休闲消费目的地。

未来之城,国际范儿十足。作为一名科技企业家,周晓阳说:“我能充分感受到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南沙的未来。”(●南方日报记者柳时强)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