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要求,汕头市组织开展《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明确汕头发展定位,前瞻谋划2035年汕头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为把汕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提供坚实保障。其中,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吸纳集聚辐射功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基本形成,经济实力、发展质量、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据了解,规划范围为汕头市行政辖区范围,陆域面积2204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442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度230公里,市域常住人口550万人。目前,《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已形成草案并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意见建议。
构建和谐共生美丽空间新格局
规划草案提出,要建设美丽空间新格局,包括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维育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保障浓厚乡愁的农业空间、打造集聚效能的城镇空间和筑造绿色活力的海洋空间。
规划草案描绘汕头未来生态空间格局,提到筑牢“一带三廊四屏一岛”的生态空间格局。通过衔接汕潮揭都市圈“四横四纵”的区域生态格局,形成以山体为屏,以水系为脉,以良田为斑的“一带三廊四屏一岛”、陆域—流域—海域协同治理的生态空间格局。
未来城镇空间如何发展?规划草案提出,要落实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国土空间开发进一步向海、沿江扩展,构建“一心一轴两带四组团”的城镇空间格局。
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
规划草案提出,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建设高水平区域开放门户,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展现特区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区域服务高地,彰显最具侨乡诗意的景观魅力,完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在交通建设方面,汕头将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铁路通道,加密高快速路网,推动交通设施高效衔接。其中提到,加快推进汕汕高铁建设,规划漳汕高铁,远期预留汕头至龙川高铁线位;布局“二主三辅”5座铁路客运站,实现各区乘客30分钟内可达高铁枢纽。近期加快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汕头站至潮汕机场段、粤东城际铁路东环段建设;规划新增汕普城际;远期预留潮南站至潮汕机场城际线位,实现汕潮揭都市圈半小时生活圈。
打造现代化产业核心增长极
规划草案提出打造“一环两带四极”产业空间结构,“一环”即中心城区新兴产业集聚环,“两带”即沿海产业发展带、传统产业提升带,“四极”即国家高新区、汕头综合保税区、华侨试验区、六合大型园区。
围绕中心城区,依托疏港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外环快速路、滨砂路形成的高快速路“内环线”,直接连通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汕头综合保税区三大国家级平台,打造与城镇发展定位相匹配、二三产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环境景观宜人的都市型新兴产业集聚环。沿海现代产业发展带南北贯穿潮南陇田至澄海盐鸿,连接惠来、饶平,打造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精细化工、海洋生物、海上风电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提升带依托国道324走廊,重点推动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以华侨试验区为核心,依托汕头高铁站枢纽导入区域高端发展资源,发挥粤东“硅谷”的发展极作用,以国家高新区为主引擎,汕头综合保税区、六合大型园区协同广澳港区等周边地区,打造汕头现代化产业发展核心增长极。
高标准建设区域四大高地
如何高标准建设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大高地?规划草案提出,2035年,规划高等教育用地589公顷,中职教育用地290公顷,构建“3+3”高校集聚区。形成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高教园区、华侨试验区高教园区、东湖职教园区和莲花山特色高校集聚区、大南山特色高校集聚区、潮阳职业教育中心。
2035年,规划区级以上医疗卫生用地约328公顷,全市人均医疗卫生用地面积达到0.8㎡/人,实现千人床位7.5张,区县三甲医院、中医医院全覆盖,形成“1高4主6副”的城市公共医疗中心。形成澄城医疗中心、练江医疗中心、棉城医疗中心、南澳医养中心和东里医疗副中心、六合医疗副中心、谷饶医疗副中心、西胪医疗副中心、两英医疗副中心、陇田医疗副中心。
作者单位: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