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75.9%自然村启动“四小园”建设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时间:2022-04-20 07:49:50来源:南方日报

芳菲四月,草长莺飞,吴川大地散发出生机勃勃的田园气息。

在吴川市黄坡镇稳村,昔日的番薯田因轮作已换上了绿装,一排排绿色的禾苗立在田间,于微风中泛起涟漪。田野旁的广场上,停驻着几辆房车,皆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建设得非常好,空气清新,常我会在村子里散散步,村民都很热情。”在村子里居住20多天的房车客武女士说。

2公里的环村大道疏通乡村毛细血管,硬底化的143条巷道阡陌纵横村落间,番薯集散市场、文化一条街、休闲公园、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稳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木华介绍,年来,稳村聚焦民生,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成为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一些旅游社团纷纷将稳村纳入乡村旅游体验区。

从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先进文明村,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吴川市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注脚。2013年,吴川被评为“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吴川迅速掀起一轮新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目前,吴川93.64%行政村达干净整洁村标准,53.18%行政村达美丽宜居村标准,75.9%自然村启动“四小园”建设,并不断深挖镇村乡土特色、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农业特色产业。

改善村貌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以前排水沟渠经常淤堵,下雨天都是污水,出门趟水是雨季常态,现在困扰我们的烦心事和困心事终于解决了。”谈起吴阳镇白沙社区刘屋村些年的变化,当地村民便乐不可支。

如今,刘屋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全村道路及自来水、排污工程进行彻底改造,村中大巷小巷全部改为硬底化的水泥路,雨污分流用暗管在底下排出,村中的旧屋危房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文化室等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之地。走在乡村田间小路,一条走廊引人注目,刘屋村将该地段命名为“十二时辰街”,墙上挂着每个时辰的具体信息,底下粉色花朵点缀,白沙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林亚福说,用传统文化元素装扮乡村,能为乡村增添文化气息,且小孩子玩乐之时亦能耳濡目染,受到文化熏陶。

种菜是农村人家的日常,在刘屋村,闲置的空地基本被打造成小花园、小菜园等。村民用红砖堆砌铺成栏杆,将村民种植的花菜围起来。“每一个小菜园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养护,村民会及时清理,所以我们很少看见菜园里杂草丛生。”林亚福说。

“四小园”建设是提升村容村貌的点睛之笔。据吴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409条自然村中已有1069条启动农村“四小园”建设工作,“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建设数量5601个,其中,唐基村、秧义村、稳村等村委会的绿化面积和“四小园”建设覆盖面积达100%。

同时,吴川印发《吴川市2021年度开展“四小园”创建评比活动的指导意见》,从涉农资金中统筹176万元安排到各镇(街道)作为评比活动的奖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小园”创建评比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目前,吴川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2条湛江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县级为主体,乡镇组织实施、村级创建的分级负责机制,强化市镇村党组织三级书记落实责任,逐级压实责任,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并加快推进每个镇(街道)创建2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工作,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上。

在打造村庄风貌示范片方面,吴川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示范片位于沈海高速沿线(浅水镇段),横跨3个行政村,4条自然村,目前建设成效明显,将发挥更好的“领头羊”作用。

群策群力

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村子里脏乱差,外出的人都不愿意回家过年。”

“这是我们住的地方,外围杂草丛生,谁能忍受得了?”

“村民要团结起来,共同把村子建设好。”

……

2017年,一场村民大会在黄坡镇郑屋村召开。村民齐聚一堂,众说纷纭,讨论如何筹集资金建设好村庄,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乡贤郑宇新等人的带头捐款下,村民自筹千万元资金合力清垃圾、建护栏,并打造九曲拱桥和亭子,村口的荷花塘,成为该村亮丽一景。

建设美丽家园的事情并非一蹴而就。当时由干部、村民、外出乡贤等100多人成立黄坡镇郑屋村改革发展组委会,跟进村庄建设事宜,郑宇新说道:“有时需要统一把土地回收才能建设基础设施,但有些村民不太愿意,但我们多次去他家里拜访,村民看到我们的诚意,也理解其中的利弊,最终加入我们。现在有专门的财务来管理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如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重新焕发生机,被评为省生态宜居乡村。烈日下,村里花艳草绿,树影婆娑,栋栋房拔地起,大理石上精雕细琢诉说人物故事,驻足池塘边远眺,远处拱桥横卧碧波,陆续有行人经过,一幅景美人和的画卷徐徐展开。

在《郑屋村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未来郑屋村将建成水上乐园、活动餐饮区、游泳场等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看得见的幸福。“郑屋村的乡贤很热心,回乡投资参与建设,每次开村民代表大会,外出乡贤都会赶回来一起讨论相关事宜。我们为什么能够实现华丽转身,靠的是全村村民的团结。”郑屋村党支部副书记郑水如说。

吴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吴川正积极整合乡贤资源,发挥乡贤力量反哺家乡,乡贤有财力、有知识、有情怀,能影响更多贤能人士投身乡村,能利用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帮扶、反哺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美丽乡村的建设需上下一心,产生合力。在这过程中,吴川不断激活红色引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建设中来。接下来,吴川将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挖掘资源

美丽乡村“有形又有魂”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从历史出发,挖掘当地本土文化,塑造美丽乡村的“灵魂”。年来,吴川坚持以文化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提高村民的精神归属感,让乡间泥土焕发更接地气的味道。

在鉴江下游原与南海海滨丘陵地带之间,有一村落依山而建,鉴江吴阳段天然江支流从村面前缓缓流过,良田千顷,滋润当地祖祖辈辈,这里是粤西地区唯一状元林召棠的故乡——吴阳镇霞街社区。

一直以来,霞街社区全体村民筹资酬劳,齐心协力,共同修复村中文化场所和村庄配套设施。1995年,林氏大宗重修落成,基本维持古建筑的原貌,祠堂外有广场,林氏大宗和广场为村公共文化场所。2008年2月,林召棠纪念馆扩建落成,状元纪念馆与林氏大宗连接起来,形成了状元文化景观。

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吴川市文明村、广东省重点旅游景点……霞街社区获得的赞誉不少,也迎来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来这里不仅了解状元文化以及林氏的家风家训,还能欣赏美丽的乡村风光。”4月15日,一名专门从湛江市霞山区赶过来的游客说。

对于未来发展,吴阳镇农业办相关负责人说,霞街社区将以状元文化为基础,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利用古文化建筑,与疏江工程游船项目和火龙果采摘场,串珠成链,助推乡村振兴。

视线转向黄坡镇。目前,吴川立足黄坡镇历史文化,打造标志文化品牌。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高度深度广度,系牢乡村人才的纽带,将无形的文化精神转化为旅游资源。

陈兰彬是清朝第一任驻美公使,并与其副手容闳共同带领留美幼童到美国学,为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陈兰彬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黄陂镇黄坡村,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是陈兰彬接待官员及会客之所。

为保护和利用好陈兰彬故居这个重要历史文化场所,驻黄坡镇工作队发挥组团单位的科研资源优势,主动联系对接容闳博物馆实地调研陈兰彬故居等文化资源,争取将陈兰彬故居打造成为展现陈兰彬生、展示留美幼童历史、以特定历史人物反映中美关系演变脉络的重要场馆。

振兴产业

美丽乡村蝶变“富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年来,吴川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规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水产业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打造“农业+”旅游、展会、文化、农村电商等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4月15日是振文镇加伦村委会收获最后一批甜玉米的日子。据悉,从3月14日开始,该村已先后销售玉米14批次,共15万余斤,收入30万元左右。谁能想到,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曾是一片撂荒地。据介绍,加伦村委会13条自然村此前丢荒的耕地累计超过600亩。

此前,经过走访调研,湛江市驻振文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决定以加伦村委会为试点,以村委会名义将撂荒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引进甜玉米开展特色农业种植。土地经营权交出来之后能收回来吗?田埂没有了,以后还能找到自己的土地吗?……针对村民的顾虑和心结,工作队和当地政府一边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一边走村串户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终于获得理解。此外,村委会和驻村干部自发主动垫款12万元,总算解决了资金尚未到位的燃眉之急,整地、育种、移栽得以顺利进行。

加伦村村干部透露,目前村里与有能力农产品收购公司签订包销合同,采用“互联网+订单农业+农户”的形式,形成种植、管理、销售一体化,降低销售风险,通过种植甜玉米,解决56名脱贫户就业问题,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在打造农业产业园方面,吴川王村港镇因地制宜发展西菜产业园建设项目,对接云南深福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公司+西菜+农户+旅游”的产业模式,分期分批盘活闲置、撂荒农田和闲置土地,拟用3—5年时间推进西菜产业园与镇域乡村深度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普研学、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西菜产业园,一个“华南地区西菜全产业链样板示范区”呼之欲出。(●南方日报记者傅晓冰通讯员林康萍张馨元)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