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半年,如何抵挡太空环境腐蚀?长期“泡”在海水里的港珠澳大桥,如何做到屹立不倒?4月24日是第14个“世界腐蚀日”,在广州黄埔“中国科学院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首场科普讲坛活动现场,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韩恩厚详解了“腐蚀”这门学科与国家重大工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防腐蚀技术有七大类,涂料涂装、耐蚀材料和表面处理占比位于前三。“以港珠澳大桥为例,如何增强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桥墩的耐腐蚀性能,保证大桥寿命?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了‘高性能防腐蚀涂料+阴极保护’以及原位检测等防腐蚀技术并成功应用,与国外建设同类大桥相比节省了2/3的钢材。”韩恩厚说。
韩恩厚还介绍,针对航天器所处的太空环境中空间原子氧腐蚀、冷热循环、辐照老化等因素,我国自主研发的镁合金防腐蚀技术,在实现航天器重量控制的同时,防腐蚀性能突出,自神舟五号飞船被首次采用以来,已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等多个重大任务中被采用。
2020年,韩恩厚在广州黄埔创办了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与落地,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韩恩厚透露,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中,为了满足输水管道设计寿命对防腐蚀性能的要求,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展科研攻关并于2021年建设了试验段,效果良好,相关技术将在工程大规模建设阶段投用。
“广东工业发达,对防腐蚀技术的需求旺盛,研究院努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韩恩厚举例说,研究院与清远一家上市公司合作,对用于汽车制造的铝合金/镁合金材料进行技术升级,大大提升其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技术成果已在企业落地。
“做科研就像‘种庄稼’,种子种下后需要时间成长,并且需要灌溉、施肥等长期的投入。”韩恩厚说。据了解,目前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拥有一支大约110人的研发队伍,队伍中拥有博士以上学历的成员超六成。未来,研究院一方面将聚焦国家需求,为“上天入海”等重大任务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则瞄准广东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所需,部署一批科研课题,力争缩短研发周期,尽快产出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致力于宣传科学家胸怀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科技育人功能,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记者/卞德龙通讯员/雷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