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全力推进“强省会”行动 争当全市发展 “先锋军”

时间:2022-04-26 14:46:30来源:贵阳日报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赋予了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台之一,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2022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坚定不移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奋斗目标,紧盯“强省会”行动“八个强”重点工作,坚持“四主四市”,突出党建引领、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风险防范、营商环境“六大”工作抓手,确保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真正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均水

瞄准目标

全力做强空港经济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以来,不断加快东部产业新区建设,以航空枢纽为依托,引导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现代产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科技创新引擎和开放合作台,全力做强空港经济,打造贵州开放门户。

2021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新目标新定位,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二三四”战略思路,全面推进“四新四化”,瞄准“三个7”的目标任务,深入落实“强省会”行动总要求,于“二次创业”的蓄势之年,逢新旧矛盾交错、新旧动能交替之时,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各级各部门团结奋进、上下同心、齐力攻坚,取得一定成绩。

2021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基本完成“强省会”和“四新四化”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聚焦“两主一特”,引进、聚集、培育了一批产业项目;坚持“惠民生”,为群众办成了一批实事;持续“优环境”,为企业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着力“防风险、保稳定”,为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坚决“控疫情、保安全”,牢牢守住了贵阳东大门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

具体工作中,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做强空港经济,坚定不移推动东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成 “2035城镇边界开发方案”等编制。释放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东北部国土空间,启动编制《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东北部净空规划方案》,获得西南民航管理局批复。

围绕 “两主一特”,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和广东瑞锋可穿戴式器件微型电池项目建设。其中,中电新能源汽车项目主要生产车间的基础及钢结构主体已全部完成并验收,正在进行配套设施施工;广东瑞锋可穿戴式器件微型电池项目首批样品已下线。扎实推进老干妈公司、贵州金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6个工业技改项目。

加快推进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和智慧口岸建设,T3 航站楼和第二跑道(东跑道)投入运行。积极谋划布局,完善龙洞堡、都拉营、改貌综合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加强航空口岸与改貌铁路口岸衔接,打造空铁联运综合物流新格局和外向型产业聚集区,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物流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口岸综合经济区已完成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 型)(1# 保税仓库)、国际货运中心主体建设等。

如今,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处处充满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终端设备产业园、服务机器人产业园、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区齐抓共建,现代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生态公园生活圈、见龙洞路生活圈、大数据城生活圈、多彩贵州生活圈四大生活圈逐步建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三感”不断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强省会”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

勇于担当

争当全市发展 “先锋军”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自设区以来,就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争当全市发展的“先锋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精神,深刻认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要求和定位,深刻理解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全省“1+8”对外开放台所必须发挥的作用,不仅要稳字当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更要有“跳起来摸高”的精神,奋力“求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之年,也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开新局、抢新机的机遇之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大招商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贵州发展做出示范区的贡献。三月初,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发布招商引资十条措施、工业倍增十条政策以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其中,《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招商引资10条措施》主要围绕航空偏好型产业、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带动作用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明确了总部落地、办公用房支持、运营支持、工业项目支持、厂房支持、开放型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及上市支持、人才奖励、鼓励以商招商、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等十个方面措施,含金量十足,亮点纷呈。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工业倍增十条政策》从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六个项目生命周期出发,对项目建设及企业发展进行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涵盖政务服务,园区服务,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纳税、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普惠创新等八个方面共计十条措施。其中提出,建立联动机制“上门办”,企业登记注册一日办结;实施“1+N+1”联动包保责任制等措施,进一步明确项目审批时限。

借助区域天然优势,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全省唯一的一类航空口岸——龙洞堡国际机场作为依托,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全面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布局(“一核”即国际航空枢纽,“四区”即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区、临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临空现代物流枢纽区、临空国际生活休闲区),定位“两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成为贵州联通北上广,服务大西南,扩展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支撑。

抓好落实

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十四五”时期,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全方位融入“强省会”行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实施“强省会”行动为工作主线,按照“一个体系、三个建成”目标要求,突出党建引领、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风险防范“五大”工作抓手,全力做强空港经济,打造开放门户,全面加快千亿规模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现代化空港新城,为“强省会”行动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省“1+8”对外开放创新台、贵阳大能级城市“东西两翼”的东线主战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有多重角色定位,意味着必须要有更加高远、更加开阔、更加务实的眼光境界和使命担当,才能在开发建设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明确“一个主导、两大支撑”(“一个主导”即航空指向产业,“两大支撑”即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综合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着力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突破,努力打造高端化、国际化并富有航空指向和关联度的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空港新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

具体工作中,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立足经济区战略发展全局,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5G应用、传感控制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的产业体系、经济形态、产业层次,对相关产业链条、细分领域开展有针对的强链补链招商,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坚持开放引领,打造贵州对外窗口新形象。推动全面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台型开放转变,加快建设形成完备的“1+4+5”口岸体系,为全省高水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台支撑。同时,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高标准抓好外向型经济发展,奋力打造贵州对外开放窗口新形象。

坚持积极联通物流贸易走廊。依托宝能科技城、绿地全球跨贸港等台载体,加快建设中高端全球消费品“全球卖场”。积极参与贵阳市“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打造好多彩贵州、砂之船奥特莱斯、中铁魔都等地标商圈,引进一些国内外优质品牌,推动中高端消费。以“黔货出海”“黔货出山”为主线,全面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区、东盟地区开展多方合作和贸易互通,全面开拓内外贸市场。

经过努力,到2035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建成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备、门户功能更加凸显、区域协同更加有效、辐射带动更加有力、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临空经济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文 石照昌 周永 郭然/图)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