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季度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比增3倍 “知产”变“资产”能量更足

时间:2022-05-06 11:20:56来源:长江日报

一家生物企业靠着专利、商标、著作权等16项知识产权组合质押贷了3000万元。5月5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像这样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今年一季度全市发放金额达到5.6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知产”变“资产”的能量更足。

今年一季度,武汉一家生物企业充分享受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利好。企业通过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16项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专业机构评估这些知识产权价值3500万元。交通银行自贸区分行经过审核,给予企业3000万元贷款。

记者了解到,获得贷款的16项知识产权包括12项专利、3项商标、1项著作权。著作权是关于企业品牌IP形象的系列动漫作品,评估价值达到500余万元;3项商标包含1项中文商标和2项英文商标;专利包括关于抗病毒生物技术等多项核心知识产权。这3000万元的贷款帮助企业完成并购,实现了稳健发展。

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靠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缓解了上半年的融资压力。该企业从事云计算产品研发、规划实施、综合服务,属于科技型轻资产企业。董事会秘书程爱萍介绍,由于行业特点,公司主要在1—2季度投入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半年资金压力较大。今年一季度,在专利质押贷款的帮助下,在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了600多万元。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采访中发现,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初创期多为轻资产,难以提供像房产这样的实体抵押物,但往往拥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因此普遍欢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据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曾一度因为评估难、风险控制难、处置难等问题,业务发展受到制约。去年国家出台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

数据显示,武汉2008年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19年之前,贷款持续多年保持每年约7亿元的总量。2019年开始集中发力,当年质押贷款发放金额达7.96亿元,2020年突破10亿元,2021年达到16.1亿元。

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早在2017年,武汉就在国内率先建立保险公司、银行、市级财政风险共担机制,承担贷款逾期风险。2019年,武汉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设立2000万元财政风险补偿资金,直接对银行的逾期贷款进行补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财政风险补偿资金以来,武汉没有发生一起风险补偿,贷款企业按期还款,靠“知识”贷款呈现良运转。(记者刘睿彻通讯员沈世旻)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