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探索解决撂荒地复耕复种堵点 力争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时间:2022-05-18 08:18:06来源:

机械作业难,新式船式旋耕机来帮忙;亩产效益低,水稻新品种来改善;产量不高,农业保险有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梅州把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围绕保障粮食生产只增不减和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各地抢抓农时季节,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行动下,目前梅州探索通过农机推广、调整种植品种、农险保障等措施,从耕田、播种、收割等各环节着手,解决撂荒地普遍存在的复耕成本高、种植环境差、产量低、效益不高等堵点,从而提高复耕复种的积极性,带动更多撂荒地复耕复种。

如何将这首“三重协奏曲”演绎得更加精彩?近日,记者走进梅州田间地头,寻找“荒田变良田”的好经验、好做法。

从农机着手

有了好帮手

湖洋田复耕不再难

伴着轰隆隆的机器声,两台船式旋耕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片片泥土不断翻转过来,而周边平整好的撂荒地,如今秧苗已经种下,长势喜人。

今年4月,兴宁市径南镇胪声村引进两台新型农用机械——船式旋耕机,让撂荒多年的湖洋田有了复绿的希望。

兴宁是典型的山区市,湖洋田较多,没有适宜机械很难翻耕,影响插秧和秧苗生长,不少田块撂荒多年。据不完全统计,兴宁市约有1.5万亩湖洋田被撂荒。

为完成今年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一场围绕湖洋田的复耕复种攻坚战被提上日程。

“湖洋田淤泥太深,普通的钩机一进去就陷到淤泥里,耕作难度较大,靠人力成本又太高,农户复耕积极性不高,怎么办?”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何少新说,为此,今年初该局召集全市种粮大户,商讨解决湖洋田复耕复种的痛点。

转机很快就出现。在外地学习调研时,一家农业企业负责人发现了船式旋耕机新式设备。“新设备能否克服湖洋田机械作业难题,刚开始也没底,我们专门联系了船式旋耕机生产厂家,结合本地农田实际定制了两台机器,在径南镇先行先试。”何少新说。

“没想到新的农机设备帮助这么大,现在打田的瓶颈解决了,有效节省了人力,效率也高了。”兴宁市径南镇副镇长朱威说。

打田仅是第一步。径南镇还要求各村完善水利、道路等设施,解决基本灌溉及农耕道路问题,调配好拖拉机、割草机等相关农业机械,同时引导各村结合地段实际进行复耕复种,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目前该镇涉及湖洋田地段比较集中的田块,通过引进新式设备船耕机等助力复耕,大部分已重新插上秧苗,取得初步成效。”朱威说。

好消息不断传来。4月29日,兴宁市船式旋耕机发放暨操作培训会在径南镇胪声村举行,并组织各镇(街)机手进行培训。为了让新探索在其他镇(街)得以推广,兴宁市农业农村局争取到人保财险梅州市分公司的大力支持,出资30万元购置20台船式旋耕机,赠予兴宁市20个镇(街)。

“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湖洋田复耕复种的难点疏通了,对于盘活撂荒地农户积极性高了,也越来越有信心。”参加技术培训的兴宁市种粮大户李志新说。

记者获悉,今年兴宁市需完成复耕面积10多万亩,包含连片15亩以上撂荒地图斑面积7万多亩,其他复耕复种面积3万多亩。目前,1.5万亩湖洋田的复耕复种探索为保障粮食安全、完成今年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遏制耕地撂荒,兴宁从农机设备着手,掀起复耕复种热潮,重现农田勃勃生机的美好景象。

从品种着手

试种“太空稻”

亩产效益更高

雨后初晴,梅江区城北镇上村村民陈春香来到田里查看水稻的长势以及病虫害情况。稻田边竖着的一块牌子上,还有“稻谷:华航57”几个显眼大字。这是今年梅江区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忙引进的“太空稻”,将在撂荒地复耕复种上发挥示范作用。

“听村民说,种田受干旱、洪水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加上收益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以前每年都亏本,村民不愿意种,原来这一片地便丢荒了。”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上村村第一书记余广庆说。

如何让村民愿意种、重新种起来?帮扶工作队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航天育种中心联系,发现了“太空稻”品种,解决了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堵点。

“围绕种子这个关键,我们主要寻找高产、优质、抗逆的粮食作物主推品种,目的是降低自然因素的影响,提高亩产效益,以此提高村民的种粮积极性,撂荒地才能实现复耕复种。”余广庆说,目前“太空稻”有华航57号、华航51号两个品种,通过航天育种中心的实验,其有良好的抗病性、抗虫性,而且亩产单产较高、口感更好,其中华航57号达到了国家水稻一级米的标准。

在帮扶工作队帮助引进“太空稻”后,上村村把一批种子分发给有种植经验的村民种植。

陈春香是村里开荒种粮的主力军之一,种植水稻已近30年。“今年村里有了‘太空稻’新品种,开春以来我试种了3亩,长势比往年好,6月底能收割。如果今年能够丰产,对于农户来说是大好事,种粮也越来越有信心。”陈春香说,她家通过集约流转,种植的水稻从6亩扩大至40多亩,其中大部分是撂荒地。

“今年村里两个‘太空稻’新品种各试种了3亩,如果效益不错,我们将向更多村民乃至周边村推广。”余广庆说,帮扶工作队为保障种粮户最大收益,将开展消费帮扶,对接销售渠道。

帮扶工作队还针对不同地类实施“一田一策”,建议上村村在土质差、无法供水或供水条件差的撂荒地上种植耐旱的玉米作物。目前,上村村已在撂荒地上种下80亩玉米。

记者了解到,上村村村民对于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信心普遍较高,这一切得益于帮扶工作队前期的新品种试验。

除了“太空稻”、玉米外,工作队之前还引进了不少适合上村村种植的优质农作物品种,如红薯、草莓番茄等。今年2月,上村村试种的草莓番茄亩产达5000多斤,口感相比普通番茄品种更好,一推出市场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去年送给村民草莓番茄的种苗,他们大多不愿意种,现在效果很好,大家都主动来找种苗。”余广庆说,效益看得见,只要今年“太空稻”新品种试种成功,相信村民的种粮积极性将大大提高,更多撂荒地复耕复种也有了希望。

从农险着手

兜底保障

解决产量下降风险

不同于兴宁市径南镇、梅江区上村村,丰顺县黄金镇隍洞村种粮大户陈杰河把解决复耕复种难题的途经,瞄准向了农业保险。

2020年,在深圳创业的陈杰河返乡看到大片良田荒废近20年无人耕种,杂草丛生,感到很心酸。于是,他决定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毅然放弃在外发展的机会,返乡成立丰顺县优粮农民专业合作社,集资230万元将黄金镇隍洞村、杨石村、埔东村3个村的荒田进行复耕复种。

“多年前因为洪灾,镇里大片农田灌溉水圳严重受损,许多村民选择了外出务工,导致良田变成了荒地,杂草丛生。回来后,我从村民手中流转了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建设优质水稻示范基地。”陈杰河说。

困难总比想象的多。去年因为严重干旱、病虫害多,陈杰河的水稻基地产量受到影响,一年便亏损了20多万元。尽管克服了复耕复种前期的重重困难,但复耕田的水稻产量,仍是悬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

今年5年,丰顺县优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下称“广东国寿财险”)签订了商业性撂荒复耕水稻种植区域产量保险,获得73万元风险保障,覆盖732亩农田。这份商业性撂荒复耕水稻种植区域产量保险的落地,让陈杰河松了一口气。

“保单的最大特点是把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面临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草鼠害等导致的产量下降风险都列入保障范围,以产量保障消除因种粮效益低而影响种粮积极性现象。”广东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说,保单还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纳入农业保险“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流程,以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实现“撂荒地不荒,良田多产粮”。

梅州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代耕代种、托管经营等方式进行复耕复种,解决因耕地细碎造成种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撂荒现象,逐步形成了大批相对集中的现代水稻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域产量保险的落地,则更加保障了种粮效益、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该产品以乡镇或产业园区作为一个风险区进行承保,当这个区域的实际平均产量低于预先设定的产量时就触发理赔,该区域所有投保的农户都能获得赔偿,不需逐户定损核损,极大地提高了理赔效率。”广东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说,该产品既弥补了产量低的农户的损失,又奖励了产量高的农户,从而引导农户更加主动防灾减损、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高种粮效益。“农民种粮收入有保障,百姓的‘米袋子’也就稳住了。”

如今,对于种粮大户陈杰河来说,农业保险的“对症下药”,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份保单就像及时雨,现在种粮有了兜底保障,我们流转撂荒地来复耕复种更有信心了。”

相关

旱地有旱稻向荒田要效益

同样从品种入手,解决撂荒地复耕复种难题,蕉岭县皇佑笔长寿食品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丘春兰找到了新品种——旱稻。

在蕉岭县南礤镇、蓝坊镇,原先有一片400多亩的农田,由于河道堵塞无水源,导致撂荒10多年。今年,丘春兰流转集约了这片撂荒地,计划种植水稻。然而,农田的种植环境让她不知从何下手。

“近年来降雨量减少,河道缺水,种植普通水稻肯定不行。针对撂荒地旱地的性质,我们决定引入旱稻新品种。”丘春兰说,经过科研人员的大量实验和实践,培育出的新型旱稻品种具有优质、抗旱、抗病、丰产的特点,目前在东北三省以及新疆地区都已试验成功。

相比普通水稻,新型旱稻可以在旱田直播,成熟期短、节水,同时适应性强、产量高,口感也好。丘春兰介绍,新型旱稻投入仅为水田的50%,效益是玉米、大豆的1.5—2倍,投入少、效益高,省工、省力、省时。此外,旱稻秸秆还可以被牛、羊等食用,可作为传统饲料和牧草的有益补充,在解决稻类作物秸秆利用难题的同时,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增加种植户效益。

“企业在惠州市也有300亩新型旱稻种植基地,比蕉岭更早投入生产,目前来看,产量有保证,市场价格也比普通水稻高,依托企业电商平台销售,预售阶段就被客户订完了。目前该品种市场需求大,因此结合蕉岭当地撂荒地的性质,新型旱稻值得一试,也是解决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有效办法。”丘春兰说。(●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