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发动机启动的轰鸣声,廉江市石城镇沙坡村里,数辆拖拉机驶入雷州青年运河旁的撂荒地里,铲去一米多高的杂草,露出肥沃的灰黑色土壤。6月15日上午,湛江市乡村振兴驻石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邓斯奇和村干部站在河堤上,监督258亩撂荒地的清理整备工作。
“这是一个开头。接下来我们还有已经整合好的500多亩撂荒地要清理整备。”邓斯奇说,不久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石城镇山头村委会田竂村民小组74户村民签订集体收回合约,集中耕地约560亩,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连片化开发打下基础。下一步,工作队将在山头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中推开土地集中工作,形成可行模式后在全镇推广。
困境
农民怕流转企业盼稳定
2021年7月,由湛江市纪委监委牵头,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廉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联合,成立湛江市乡村振兴驻石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走村串户调研中,工作队成员发现,当地土地丢荒的情况比较严重。
“由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逐渐降低,大批农民进入非农产业,以维持日常交往等方面的开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农村弃耕撂荒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邓斯奇介绍,石城镇毗邻廉江市城区,外出务工人数众多,但大部分的农地还维系着进城务工村民的恋土情结,还将作为进城务工经商失败后的退路、年龄增长后落叶归根的依靠。因此,即使弃耕撂荒,大多数人也不愿意选择将土地低价转让出去。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土地流转意味着农民暂时失去支配土地的权利。那良村村民对土地集中承包持质疑意见:“要是土地承包出去,价格也不好说,土地也不归我管了,说不好我就要钱地两空,还不如荒着呢。”
邓斯奇说,长期对土地的依附性,让农民想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而又心有疑虑,害怕彻底失去土地。再加上对比农民缺乏保障且与承包商能获取巨大收益的现实,加剧了农民的心理不平衡感。
承包方同样也有自己的顾虑。在现有制度安排下,石城镇的自然村都出现了家家都有土地、家家土地都不多的碎片化现象。土地分散化,造成了高昂的协商成本。对土地承包商来说,这些协商成本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以石城镇山头村为例,除了与村集体协商外,承包商还要分别与农户协商。这让有流入意向的承包商望而却步,阻碍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
对于承包商而言,承包土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并不能清楚掌握,对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能准确把握,与分散化导致的大量农户对接起来存在困难。同时,受法定承包期限限制,土地流转期限不能超过承包期限,由于流转期限短,承包商会产生一些短期行为。邓斯奇举例说,如忽视土地肥力保护和污染物控制,不愿意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建设等长期性、永久性建设进行投入,这些短期行为会导致农村土地价值越来越低。
“企业承包集中土地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支付费用的方式,获得一定期限内农户转出的土地经营权。而由于土地的基础条件较差,承包者希望以较低价格获取土地,不然在粮食价格、雇工费用、生产资料成本等支出既定的情况下,过高的土地承包价格无疑会‘吞噬’利润。”邓斯奇介绍,当农户以租金低违约相要挟时,承包商还会面临退地、涨租金两种困境。
破题
树典型推动规模化经营
在邓斯奇和驻石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看来,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关键是统一农户思想。
“一方面,基层干部要积极主动深入农户,利用召开村民大会向广大农户宣传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文件纲领,向广大农户积极宣传土地规模化经营思想理念,让农民深刻认识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意义。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对土地流转典型代表的宣传,通过树立典型来带动全省范围内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邓斯奇说,开展帮扶工作近一年,工作队树立起石城镇石头岭村委会的毛豆农田规模化发展典型示范,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事、物中了解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意义,将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人们心中。
毛豆是一年生的农作物,新鲜豆荚嫩绿色,茎粗硬而有细毛,它的荚作扁平形,荚上也有细毛,被称为毛豆。毛豆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毛豆一年两造,一般是种下95天左右可以收成,炎热夏天会缩短成熟时间,75天便可收成。
在石头岭村毛豆种植基地里,远远望去,青绿的田垄里一排排一行行毛豆整齐划一,连片的毛豆长势良好,长势茂盛的毛豆叶下面结满了一串串的果实。400多名村民在地里帮忙收毛豆,场面非常壮观。
通过党建引领,石城镇石头岭村委会成立秀美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以“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动农业发展。帮扶工作对则助力推动流转土地,结合土地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毛豆、水稻种植产业,为村民提供种植、打药、除草、采收等就业岗位,带领农户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路子。
“我主要负责毛豆打包装车,一天装四五车的毛豆,每天最高可以挣到400元,挣到的工资比种地收入还高。”今年55岁的村民伍观太说,自己年纪大了很难找工作,他把家里的几亩丢荒地都租给别人种毛豆了,平时和老伴还可以过来基地打工补贴家用,一举两得。
李办娣也是基地就业红利的受益者。李办娣家住新民镇鱼良头村,以前在工厂打工,受疫情影响失业在家近一年了,得知石头岭村的毛豆收成需要工人,自己慕名而来。“在家也是闲着,来这里干活一天大概能挣到200元左右。”李办娣说,收毛豆是体力活,干得多就收入多,只要勤奋干,一个月的工资不比进厂打工差。
“目前我们流转土地2300多亩,主要轮作毛豆和水稻,种植毛豆的收益是比较大的,农民的收益主要包括租金收益和劳工收益。同时,种植毛豆给村委集体经济也带来很大收益,还有耕地丢耕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石头岭村党总支部书记罗应裕介绍,一亩毛豆产量约1800斤,收成期每天可采摘毛豆十七万斤左右,采摘毛豆的人工费是每斤五毛钱。现在基地每天分二个点采摘毛豆,每个点有350多名工人在采收毛豆,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
深化
建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
水利设施的年久失修,是制约石城镇的土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瞄准耕地灌溉问题,疏浚流经石城镇多个村的黄泥坑干渠、鸡头岭支渠项目,被提上帮扶工作队议事日程。
“因缺水导致耕地没有充分利用的土地,超过7000亩。”帮扶工作队成员调查发现,淤塞损坏严重的黄泥坑干渠长度有约8公里,鸡头岭支渠有近7公里。调研碰头会上,队员们连呼“守着青年运河却没有水用,让人痛心”。
与廉江市政府交涉后,工作队争取到当地财政的300万元疏浚资金和不少政策支持。邓斯奇向廉江市长柯俊立下“军令状”——只要政府保证资金到位水渠疏通,2022年春节后至少复耕5000亩丢荒地。
2021年12月14日,黄泥坑干渠、鸡头岭支渠开工疏浚。半个月后,疏浚渠段的清表工作全部完成,清淤完成近80%。干渠顶最宽处被拓宽至10多米,渠底平均拓宽至两米左右,渠深平均拓至约3米。
“搞好这两条水渠,可以实现丢荒弃耕地变万亩良田。”邓斯奇说,近3万村民将因此受益,其灌溉范围内的撂荒土地价值从没人要的情况改善到高达600元/亩。
原本分散的撂荒地被整合成连片耕地、水利设施修整好后,该如何整备?又如何通过规模化耕种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工作队把目光放在了成立农业机耕合作社上。
2021年底,廉江石城农资机械合作社宣布成立。这家由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石城镇委、镇政府指导成立的合作社,吸引企业参与,注册资金5100万元,肩负起组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使命。
按照合作社创立方案,同等市场价格前提下,石城镇各村的复耕土地,优先交予该合作社耕作。除去耕作成本和农资费用,如产生利润,每亩收益600元以下,收益归提供土地单元所有;每亩收益600元以上的部分,70%至80%归合作社,30%至20%归提供土地单元所有。
“村委会或撂荒地经营权者为1个单元。耕作产生的经济效益,首先满足耕作成本和农资费用,如产生亏损,由合作社承担。”邓斯奇解释,把收益线定在600元有迹可循,合作社的投资方也认可。此前,石头岭村党总支部书记罗应裕带头,以托管方式规模化经营本村1500多亩土地,效益良好。工作队以该村为借鉴,把“种地经”取回了合作社。
最初的方案里,工作队提出,由铜锣埇、石南、石头岭、山头、龙窝江村委会首批整合提供2000亩土地,供合作社耕作,收益分成也归村委会所有。
看到黄泥坑干渠、鸡头岭支渠疏浚顺利,各村委会和经营者增强了信心,在合作社成立当天,整合提供了5000亩土地给合作社。龙窝江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志立说,集体经济组织将大规模成片土地分割成若干片规模适度的地块建设高标农田或者承包出去,从而壮大集体经济,打开了几千亩丢荒地“重获新生”的希望。(●南方日报记者李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