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污水从农户家中经过支管排出,再汇入村里的污水主管,最后流向污水处理厂,完全做到了污水零直排。”“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镇高峰期作业点达到55个,目前河东片区的污水管网铺设完成率过半,这样的做法和速度很值得借鉴。”7月20日下午,中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议在板芙镇里溪村举行,集中探讨村镇农污治理的创新举措和阶段性成果,中山各镇街代表,农污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随着乡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已经从“新农村建设”升级到乡村振兴,农污治理也向纵深推进。紧扣“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和“一次建设、长久使用”的要求,中山正全力推动农污治理工作。截至7月19日,全市88个行政村基本达到治理要求,农污治理率提升至四成左右。
▶以改革创新破解治理的难点卡点◀
“对里溪村部分试点区域实施‘正本清源改造工程’。工程完成后,将形成‘用户—支管—干管—污水处理厂’路径完整的雨、污水收集系统,确保污水不流入河,最终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其中,对小区及居民楼、工业区红线范围内、公共建筑区域内的合流排水单元进行雨污水管网改造及建设排水立管,打通通向排水用户的最后一根管道。”……在现场会交流环节,里溪村农污治理项目施工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蔡史标介绍了农污治理的设备、材料与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的设计、选择,设备材料的应用,是提高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质量、提升农村污水长效运维品质的关键一环。”在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强化技术支撑、硬件支撑,更要以创新改革破解治理中的痛点卡点。
2021年11月,中山选取左步村、里溪村作为示范村先行开展农污治理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全市222个涉农行政村加快补齐农污短板。这是中山破解农污治理短板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全市推进农污治理,探索工程建设模式、理顺工作机制。
目前,里溪村已完成220户村民的污水入户支管及立管设计方案。村里的鲤鱼头二巷是工程示范点之一,已于2021年底完工。走入如今的鲤鱼头二巷,街面干净整洁,埋入地下的污水管道顺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子深处。蔡史标介绍,这条巷道全长350米,连接农户76家。每2至3家住户的生活污水先收纳入小方井,再接入主管,主管沿线每30米左右设置一个检查井。“支管到户后,村里污水横流的情形逐渐消失,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因此村民对改造工作都非常期盼。”
板芙镇镇长倪小平介绍,板芙镇内共有21条河涌,其中13条为劣V类河涌。2021年以来,板芙采用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成功推进河东片区5个行政村全面进场施工,高峰期作业点达到55个。截至目前,板芙河东片区的5个行政村已完成污水管网铺设超50公里,完成率过半。
倪小平表示,下阶段板芙将全面落实中山市“三通三控一平台”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未达标水体整治,同步实施控源截污、管网清检修、支管入户、工业企业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景观提升等工程,确保在2022年取得初步成效,力争在2024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农村污水零直排让雨污彻底分离◀
走入南区沙涌村,迎面而来的皆是历朝往事、民国风物,村落里一座座的历史建筑链接着不同时代的风云,呈现出一幅幅底蕴深厚的历史画卷。
作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和中山市历史文化街区,至今沙涌村仍保留民国初年的街巷格局,呈现以南宝大街为主轴的鱼骨型街巷结构。村内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16处,其传统建筑多运用“中西结合”和“外洋内中”的建筑手法,形成极具特色的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华侨建筑景观。
近年来,沙涌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大大提升,村容村貌也有了进一步改善,但生活污水排放成了村民心中的“老大难”问题。
“十多年前村里的生活污水大多是直排到河涌,一到了下雨天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沙涌村村党委干部马柱檀回忆,虽然在约十年前村里接上了污水管,但因为雨水和污水共用一条管道,遇到台风和大雨涝害时,村里往往会出现大范围积水的情况,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安全。“村民对雨污分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非常期盼。”
2022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完成4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55%以上。
农村污水治理作为打赢治水攻坚战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排污系统基础差、施工环境复杂、改造成本高等原因,农村污水治理往往也被视为治水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沙涌村的污水治理工程由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目前,施工团队正为沙涌村铺设专门的污水管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从排污支管流向排污主管,再排向污水处理厂,实现农村污水零直排;而原有的雨污合流管经重新布管后,让其充分发挥雨污分流作用,通过雨水篦子收集雨水到雨水管,再统一排到河涌,从而实现真正的雨污分离。
像沙涌这样已经启动农污治理的村落,已遍布中山全域,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污治理工程已实现大范围施工。截至7月19日,今年全市已实现进场施工涉农行政村66个,完工1个;农污工程建设人员投入日均超900人,累计建设管网88千米。
▶要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工程◀
作为中山市历史文化街区,沙涌村的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也给排污管网的建设带来了难题。“村内古建筑众多,工程对路面开凿过度,可能会引发周边建筑的墙体以及根部断裂。
此外,在拥挤和狭窄的村道下面不仅仅只有排水管道,还有错综复杂的燃气、电缆、通信光缆等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既要开凿又要进行管道保护。”中山公用水务公司中部分公司工程管理员黄朗明告诉笔者,面对沙涌村复杂的改造局面,施工团队提前对沙涌村进行了仔细的测量、摸排,了解住房结构和地基、地下管道等信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支管到户”管网改造方案。
“农村污水治理本质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在项目推动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降低施工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尽力满足村民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一分公司施工主管唐国豪介绍,以“少扰民、少污染”为大原则,团队采用分段、分区域施工的办法推进项目。
以埋入管道为例,团队以20米为一个单元进行区域性施工,一个单元完毕后再投入下一个单元。此外,施工团队也十分注重对施工区域的降噪、降尘处理。每当凿开一个路段后,团队就会对凿开段铺设绿色过滤网,阻止扬尘飘散;在路面的一旁,还架设洒水车,吸附空气中的扬尘。
行走在沙涌村的石板街上,放眼望去,侨房随处可见。沙涌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马杰良说,目前沙涌正在打造中山特色精品示范村,他希望通过污水治理,能够改善历史侨房周边的水污染,在保护侨房的同时,留住文化的根,守住家乡的文化底色。
“推进农污治理工作,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自身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农污治理工作现场会上,中山市副市长欧阳锦全强调,目前农污治理到了紧要关头,各部门、镇街、施工监理单位必须要明确任务目标,把抓开工、抓进度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在全力推进农污治理任务完成的同时,各单位要严把质量安全关,坚持量质并重,按照“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和“一次建设、长久使用”的要求,把质量和安全管理贯穿于项目设计、建材采购、工程施工、监理监督、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工程。(撰文:伍杰刘剑濠 雷俊峰李欣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