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讯:三天集训就能完成独立创作 少年作曲,拔苗助长?

时间:2022-08-04 09:50:59来源:北京日报

小小作曲家夏令营吸睛,三天集训就能完成独立创作

少年作曲,因势利导还是拔苗助长?

本报记者韩轩


(相关资料图)

在大众的印象里,作曲家是一个神秘而艰深的职业。近日,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却首次开设了“小小作曲家——流行音乐创作夏令营”,吸收23名11岁到16岁的少年入营学习作曲,引发关注。这是因势利导,还是拔苗助长?记者经过一番探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目击一天集体创作一首歌

小小作曲家夏令营的课程一共只有三天。第一天,小营员们刚刚见面,就接到了任务:要在一天时间内创作一首夏令营“营歌”。

看着还有些“认生”的孩子们,夏令营艺术总监、资深音乐制作人陈超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学习作曲的原因。“学知识”“交朋友”“在音乐中表达自己”……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大声回答。陈超让他们把愿望整理成几句字数相对整齐的歌词,然后带着他们朗读歌词,根据汉字的四声韵律走向,初步发展出旋律。

歌词有了,旋律框架找到了,孩子们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去钢琴前弹出心中的旋律。陈超一边引导孩子们创作,一边讲授了音阶、和声、大小调等乐理知识,并指导他们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在孩子们的惊呼声中,歌词配上旋律的营歌《我爱夏天,我爱音乐》初稿完成。

陈超说,今年“打开艺术之门”首次推出流行音乐创作夏令营,收到50多名学员的报名,但考虑到创作的专业性,只开设一个进阶班,要求报名的学员必须学过一门旋律乐器。“学员的音乐专业水平超出预期,他们的感受力、领悟力都特别高。”经过短暂的两天半集中学习,孩子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闭营仪式上,已经有人拿出了完成度很高的作曲、填词作品。

创作门槛儿在门里面

作曲是一项艰深的工作,十几岁的少年如何学习?他们又能完成什么程度的创作?

“音乐创作是‘门槛儿在门里面’,谁都会哼几句,但是哼这几句要成为歌词和旋律融合的作品,背后要付出很多。所以说,音乐创作首先是天分,但经验也很重要。”陈超说,现在乐坛上歌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歌手哼几句旋律,请人记个谱、找人编个音乐,再进棚录音,用高科技软件修一下,就号称“唱作人”了。实际上,一首歌旋律的完整性、旋律与歌词的匹配度,尤其是和声的运用非常重要,需要经过训练或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完成。“创作看起来比较自由,但其中的规范化也很有讲究。”

参与夏令营的孩子们也有类似的感受。今年初三毕业的王浩州,曾学过8年钢琴、4年大提琴,此前也曾尝试创作,他说:“除了要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世界之外,我明显觉得创作需要一些技术和理论层面的东西,即便是打破理论,也要掌握之后再打破。”

业界天才也需慢工出细活

“少年作曲家”的涌现,并没有让资深指挥家、演奏家及从业者感到十分惊奇。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就感叹说:“有作曲能力的少年不少,现在不缺天才!”

据李长军了解,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初一就开设作曲、指挥、理论的综合方向,“这个专业竞争特别激烈,孩子们都特别棒。”北京民族乐团“自古英雄出少年”系列演出,还曾计划给少年作曲家开设专场音乐会,“孩子们的作品组成一台包含七八个乐段的音乐会,完全没有问题。”

在李长军看来,现在懂得作曲的少年越来越多,最大的原因在于艺术普及教育越来越好,很多孩子有学习乐器的经历,有兴趣的会进一步摸索,“高科技的产品也越来越多,谱子不用非得手写,创作旋律后,电脑和专业设备就可以根据配器法,自动把长号、小号等乐器配出来。”此外还有很多编曲软件,弥补创作者的不足,也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尽管少年作曲家能拿得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曾创作过大量协奏曲、管弦乐队作品及影视音乐的青年作曲家李玥锦提醒说,“作曲想取得成就,还是要慢工出细活。”李长军也认为,随着孩子们生活感悟、认知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的加强,慢慢会形成更有血有肉的、完整丰富的作品。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