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畔,千帆竞逐,中山迎来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机遇。作为全市“创新主引擎”、东承“桥头堡”,火炬开发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开启新征程。
从一片滩涂和荒地发展成为珠江西岸重要的制造业重镇、创新发展平台,火炬开发区迎来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的新命题。
融合发展,大势滔滔。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表示,火炬开发区将把高势能转化为高动能,以主人翁精神、创业者的奋斗姿态扛起职责使命,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杨慧荣姚愉玉
创新高地发挥大院大所头雁作用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金秋九月,在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下称“中山研究院”)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从双方对接合作意向到中山研究院启动,前后仅历时9个月。今年5月,中山研究院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不动产权证,仅用时5分钟,创造了中山市目前拍地到拿证的最短时间纪录。
“我们双方都在机制体制上进行了突破、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中山速度’‘火炬速度’,让我们看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诚意。”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山研究院院长付跃刚表示。
未来,这里将成为涵盖光、机、电、算、材等专业学科的硕、博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规模超千人。从人才培育到项目孵化,火炬开发区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高精尖产业育成体系,重塑支柱产业发展动力,为打造“湾区光谷”奠定扎实基础。
就在中山研究院动工的同一周,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项目正式动工(下称“大湾区研究院”)。据了解,大湾区研究院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人才、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等优势,打造中山市在化妆品、食品和特殊食品等领域具有国家级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的新型研发机构,并引进上下游科技企业,形成相关产业集群。未来十年,大湾区研究院还将引进孵化100家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至少10家企业在“二级市场”上市。
发挥大院大所“头雁”作用,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和高水平研究院建设,火炬开发区有着更长远的眼光和布局:这既是火炬开发区推动现有产业高质量升级的重大平台,更是为深中产业一体化“量身定做”的融合发展平台,将助力深圳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山实现高效转化,推动深中产业发展资源的互补优化。
当前,火炬开发区正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并探索与深圳重大创新平台建立交流协作机制,在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开展联合攻关,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同体。其中,以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光电”)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与珠江东岸城市建立了更为密切、深入的产业链协作模式。
“在全球的港口、机场、边防,你所见到的高倍率变焦监控镜头,十个里面就有九个来自联合光电。”联合光电董事长兼总经理龚俊强自豪地说。成立于2005年的联合光电,起初只是一家只有五名员工的“草根企业”。公司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及高精密制造能力,目前公司20倍及以上高清变焦安防镜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多年来保持第一。
联合光电的“蝶变”,是火炬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谋划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火炬开发区正着力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聚集起明阳智能、联合光电、康方生物等一大批龙头高企,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产业集聚全面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争做深中产业融合“排头兵”
在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之一——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火炬开发区智慧产业园)内,东方龙大5G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7.4亿元。
“选择火炬开发区,除了看中当地在用地、人工成本、政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我们还看中了它的市场,因为庞大的制造业可以为相关技术带来广阔的应用场景。”深圳东方龙大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涛认为,作为中山“创新主引擎”,火炬开发区的科研基础也比较好,可以为数字经济提供市场依托。
从买地建厂到转移研发力量,在火炬开发区最新招引的一批项目中,三分之一来自深圳。“我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周要往深圳跑。”火炬开发区招商办负责人介绍,火炬开发区正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积极对接一批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生物等领域的“高”“精”项目,承接好深圳等地的产业溢出,加强产业合作共建,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价值链的跃升。
项目落地,地从何来?作为中山首批“工改工”试点,火炬开发区以持续的攻坚节奏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政府+国企”联合操盘模式,火炬开发区探索“托管共建”归宗模式,破解“连片改造”难题;采取“招商前置”,推动工改与招商工作深度融合。目前,火炬开发区共启动20个“工改”项目,拆除整理面积约610亩,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
工改热潮背后,正是火炬开发区服务深圳、支持深圳,为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所做的准备——火炬开发区提出,要围绕“5+5”十大平台,扎实开展低效工业园改造和土地整备,为“高”“新”对接积聚力量。
同时,火炬开发区正全力做好民众超100平方公里主题产业园开发建设,加快全域基础设施“九通一平”,为深中产业一体化拓展广阔空间。
未来,火炬开发区将全力建设“三谷一港”(火炬光谷、火炬药谷、火炬智谷和原药港)特色精品产业园,引导深中两地企业强强联合,打造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深中产业链条深度协同发展。
改革先锋用好关键一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在广东万颗子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智能控制器从生产线上整装待发,这些产品将远销全球160余个国家及地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印证了企业的“爆单”——落地一年,广东万颗子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产值已经逼近10亿元。
“‘火炬速度’让我刮目相看!”广东万颗子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福强介绍,去年9月项目签约以来,火炬工业集团招商办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各类手续问题,协调解决了生产厂址、竣工验收前安装设备、后勤服务等问题,短短两个月内,万颗子智控科技项目就从前期洽谈快进到实施落地,并以最快的时间实现企业上规。
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在火炬开发区并非个例。在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背景下,火炬开发区一方面在谋空间、促创新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在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日前,采用预受理、并联审批等行政审批机制,民众街道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同时获得了不动产权证书、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动工”,成为全市治水领域首个实现“拿地即动工”的公建项目。
探索重点项目“拿地即动工”,正是火炬开发区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代表作之一。从2020年8月推动全市首宗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两年来,火炬开发区一步一步推动全市重点项目“拿地即动工”模式从个案变为常态,从部分领域到全领域覆盖。
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火炬开发区还不断完善“马上办”“行走办”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切实为企业纾困解忧。
改革只有完成时,没有进行时。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在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率先实施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改革,推动两区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方面走在中山大地最前面。
未来,火炬开发区还将从创新区域统一协作管理机制、建立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机制、拓展金融合作、完善生活配套、坚持创新合作、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六个方面重点发力,重振“敢饮头啖汤”的改革雄风,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激发全区创新创造活力。
■一线实践
红门智能跨越伶仃洋二次创业
计划用3年时间上市
从火炬开发区
走向世界
下半年以来,余家红的出差行程在明显加密。他从深圳出发,陆续到访北方多个省市与客户洽谈合作,为的是加快推动今年上马的工业门新产品项目。
作为红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门智能”)董事长,他也同时关注着珠江口西岸的一片产业热土,新的红门智能项目已经在中山市民众街道落地半年多,他计划用未来3年的时间在这里打造一家上市公司。
一扇“红门”走向全球
中山市民众街道多宝社区浪源路,多台打桩机在现场轰鸣,紧锣密鼓地推进地下桩基工程施工。一家现代化工业门生产企业,正在这里夯实未来发展的根基。
去年11月11日,中山火炬开发区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这里举行,红门智能项目成功摘得68亩工业土地的使用权,实现“拿地即动工”。余家红把这次项目落地看成自己时隔20多年的再次创业。
1993年,深圳坂田路口附近,余家红白手起家,凭着一股拼劲闯入防盗门制造行业。很快,他又成功推动主营业务向工业门研发生产领域转型。短短几年时间,红门智能就用创新产品敲开了市场的大门。2000年,红门智能研制出世界第一款铝合金豪华无轨门;2007年,红门智能又为北京奥运会成功研发定制世界上首款太阳能自发光豪华门;2010年,红门智能又研发了一款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的顶级平移门。
现在,不论是在西北边陲阿拉山口国门,还是在南海之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无论是在大西南的中缅边境云南畹町口岸,还是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都有红门智能的产品。红门智能还走出国门,远销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跨越伶仃洋启动二次创业
去年7月,红门智能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行业内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但是红门智能也有“成长的烦恼”。在深圳,20年前建设的厂房结构低矮,导致部分自动化设备无法上线,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启动二次创业,必须寻找新的空间。余家红将目光瞄准了伶仃洋对岸。
“民众街道拥有广阔的空间和成熟的智能制造产业配套,在火炬开发区的统筹下,可以为我们未来发展供给充足的营养。”余家红介绍,中山红门智能项目坐落于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之一——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火炬开发区智慧产业园),这里聚焦发展光电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中山红门智能项目将利用68亩土地,打造1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厂房,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去年,中山火炬开发区用“赶考式”的行政服务改革,推动红门智能项目实现了16分钟“拿地即动工”,表明了支持企业快速落地、高效发展的态度。
对于这次漂洋过海的选择,火炬开发区用广阔的空间、优质的营商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予以热烈回应,让红门智能对二次创业充满了信心。( 何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