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尽“春”来。2月3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是进入本世纪,继2017年之后,第二次在2月3日“立春”。天文专家指出,本世纪100年中的所有“立春”不是在2月3日就是在2月4日,其中,出现在3日的共有39次,出现在4日的共有61次。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科普专家林愿介绍,二十四节气是把黄道分为24段,太阳在黄道上视运动每转15度定为一个节气。因太阳在黄道上视运动并不均匀,再加上受闰年制度、公历农历转换、岁差等因素影响以及复杂的计算,所以各节气的时间长度也不尽相等。以“立春”为例,它的日期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变化。
20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而本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其中,“立春”出现在2月4日共有61次,出现在2月3日共有39次。综合这200年的情况来看,2月4日“立春”是出现最多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论哪一天‘立春’都是正常的历法现象。这一天,人们吃春饼、喝春酒、打春牛,表达对春天的欢迎和对新一个四季的美好祝愿。”林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