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搭建医共体“四梁八柱” 信息赋能“共”破难题

时间:2021-12-08 14:23:31来源:广西日报

鼠标轻轻一点,资料上传到台,诊断报告不一会便反馈回来……在上林县三里镇卫生院,患者潘连青的胸片显示复杂,乡医难于诊断。“搁在以前,我还得跑到17公里外的县医院重新检查,现在是数据来跑路,方便多了。”潘连青说。

作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上林县在2014年启动的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基础上,年来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施智慧健康信息台工程,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信息和公共卫生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优质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检查、看病、拿药。今年截至10月,上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42%。

日,在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片区经验交流会暨培训会上,上林县作为广西县域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江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当地从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构、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现了“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改革目标,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A搭建医共体“四梁八柱”

医疗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就医环境较差……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上林县曾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群众宁可舍求远外出看病。

“2014年全县新农合报销1.5亿多元,其中县外报销高达5895万元,40%资金外流。”上林县医疗集团院长潘茂华对于这段数据记忆深刻。

也就在那一年,上林县医疗工作拉开了序幕。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医疗改革工作指挥部,从顶层设计、方案制定上推动医改,探索建立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考核监督等机制,逐步搭建起县域医共体的“四梁八柱”。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与以往县域医共体不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重点是围绕建设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形成县域一盘棋、管理一本账、服务一家人。

作为试点县之一,上林县医改工作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关键时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林县医疗集团组织架构设置愈加完善,先后成立了八大部门和六个中心,并对全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10家乡镇卫生院和134个村卫生室实行人员、财务、业务、药械、行政、绩效的统一管理和考核。

B畅通医共体“经脉气血”

“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内部管理不够紧密,资源下沉、双向转诊效果不明显等堵点问题。”上林县卫生健康局局长蓝文荣说,要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更加紧密地联动发展,走医疗卫生信息化路子是必然的选择。

2018年4月,该县率先迈出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打通乡镇卫生院影像和心电检查上传通道,在县医院建立区域影像中心和区域心电中心。“县医院可在网上为卫生院诊断X光检查影像和心电图,有效解决乡镇卫生院医技诊断能力不足、人员诊断资质低等老难题。”白圩镇卫生院院长黄君书说。

经过两年时间的“试水”,上林县智慧健康信息台工程(一期)于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对外实现与南宁市智慧健康信息工程、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台互联互通;对内打破数据孤岛,联通各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提升业务协同能力。

截至目前,台建设有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等5大主题数据库,整合了130多项业务共2亿多条数据。“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最终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以及医技能力共享。”在潘茂华看来,信息台如同高速公路,更多更快地将资源输送到乡镇村屯等“神经末梢”,让医共体组织体系“经脉气血”畅通起来。

C让群众就看得好病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智慧健康信息台工程的实施,有效增强基层医疗业务能力,满足群众希望就“看得好病”的需求。

日,记者来到白圩镇覃排社区卫生室,碰见村民潘月山前来就诊。“我有高血压,此前看病取药只能跑到乡镇或者县城。”潘月山告诉记者,现在有了信息台,村医可查阅到电子病历,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信息台还设置有居民终端,群众实名制登录后,还可通过在线问诊,享受到药品配送到家、上门护理的服务。”覃排社区卫生室村医蓝学武说,这几年卫生室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可提供常见病治疗、慢病取药、普通中医理疗等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幸福感。

覃排社区群众就医体验的改变,是上林县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的一个缩影。依托于信息台的大数据支撑,当地县乡村三级医院错位发展,初步实现了“大病重病留得住,小病住院不出乡”的改革目标:医技水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打造重点学科,三、四级手术病例同比2014年增加了86.7%;医疗资源布局均衡,乡镇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实现就专家会诊,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看上名医,今年1—10月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数占比分别为35.22%和64.78%,接县城镇居住人口和乡村居住人口占比。(本报记者吕海锋通讯员蓝海通梁惠俐)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