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积极引导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 在新战场展现新作为

时间:2021-12-28 15:28:39来源:广西日报

圆桌策划、直播补光灯、短视频……12月22日,走进“梧州市2021年村(社区)退役军人‘兵支书’电商直播职业技能培训班”,课堂上学创作氛围热烈。“我要学好技能,回去带动乡亲们拓展村里六堡茶销售渠道。”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的“兵支书”吴龙说。

另一头,今年9月退伍回乡的周成权在“梧州市2021年退役军人六堡茶树栽培技术培训班”上认真学。他说:“原来六堡茶的工艺有这么多讲究,培训让我对六堡茶种植有了系统的认识。”

“我们通过开展‘课程教学+项目实训+岗位实’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就业、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梧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雷兵说。据了解,该市目前共有5.39万名退役军人,大部分人回到乡村,并在地方具有较强号召力。年来,该市汇集各部门力量,坚持党建引领,打通人才组织管理通道,引领退役军人发挥“领头雁”作用,激活退役军人人才队伍,带领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A“兵支书”领头促发展

“我们村主打产业是澳洲坚果,今年产值300多万元,培训回去后,我要和大家好好商讨电商销售方案,利用各种渠道,争取明年产值翻倍。”退役军人梁华文是岑溪市岑城镇古塘村党支部副书记,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为村里的农产品畅通电商销售渠道,帮助乡亲们打开销路。

梁华文是梧州“兵支书”的其中一员。今年以来,该市坚持把优秀退役军人作为村两委班子重要来源,以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567名退役军人进入两委班子任职,其中105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职务。

为了让他们更好发挥带头作用,该市主动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需要,退役军人事务局党总支部和该局机关党支部同步开展换届选举,由该局党组书记兼任党总支部书记,机关党支部委员会增设2名委员,全面加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基层党建的组织领导。

扛得了事、作风扎实的“兵支书”,成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市105名“兵支书”带领退役军人振兴乡村,涌现出京南镇高稳村严超宗、六堡镇不倚村吴龙等乡村振兴“兵支书”先进典型。

B联动培养提素质

12月26日,经过一周培训和技能考试后,31名退役军人获得“梧州市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综合面试资格。

“我们希望能够用好政策优势,培养出一批扎根、服务乡村并能带动农民发展的退役军人,作为乡村振兴的后备人才。”梧州市委党建办(党联办)主任杨战强表示,在与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研究后,决定实施退役军人后备人才五年(2021—2025)培养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

“培养计划打通了人才组织管理的重要一环,让一批优秀退役军人能更专心地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科负责人张鹏飞说,他们与市委组织部共建退役军人人才培养“蓄水池”,该联动模式为全区首创。

不仅如此,该市还通过党建引领,强化了服务保障。全市目前建立74个市、县、乡三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党组织,构建“一贯到底”的党建工作体系。同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66个乡镇级全国示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全部完成创建任务,打造了1076个特色鲜明的“退役军人之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C在新战场展现新作为

刚满20岁的李海安今年自主退役回乡,在该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教育、人社等部门构建的培训联建体系的帮助下,和其他20名战友一同搭上了今年退役军人茶树栽培技术培训班的“首发车”。“自从退役回到家乡,深深感受到了地方的关怀,满满的归属感。”李海安心里有了方向,通过培训掌握茶树栽培等技术,还要学好直播带货技能,推广家乡六堡茶。

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2月初,梧州市召开茶园建设现场会及茶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全面吹响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半壁江山’冲锋号角。”梧州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梁威龙表示,退役军人在部队里培养了坚毅的品格,在乡村有相当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本土特色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投入茶园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鼓励他们参与六堡茶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为了让更多退役军人能够在新的战场上,特别是在农村大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以来,梧州市创新开展了退役军人政策落实联办、培训体系联建、就业招聘联合、创业服务联通、优惠扶持联动的“五联”工作模式,建立梧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库及管理暂行办法。据统计,今年以来,共组织880名退役士兵参加适应培训,500多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会和线上活动14场(次),提供各类岗位7500多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退役军人企业14家,退役军人创办实体经济584家、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59家,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本报记者夏晓云通讯员黄超光)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