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东方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1月4日在八所镇召开。“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自贸港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展开。今后5年,东方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是东方开启建设现代化西南部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关键时期。”东方市委书记田丽霞说,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唯有抢抓先机、力争上游,扎实办好东方的事,才能逆势突围、脱颖而出。要深刻领会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中感受信仰之光、思想之魂、精神之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奋发有为地把东方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落实“三大重点任务”
今后5年,东方市委将坚定不移落实“三大重点任务”,奋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实施园区产业基础再造和提升工程,推进补链、延链、强链,促进园区提质增效,重点培育壮大石化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三大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型示范市。推进石化新材料向下游、向高端延伸,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力打造新型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积极推进海洋工程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体育旅游装备等制造业发展。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海水制氢等清洁能源产业,促进园区碳中和。
努力推进八所港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参与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带动作用。建设国际一流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完善沿海治安管控和综合执法点建设,为2025年前全岛封关运作做好准备。改扩建标准化集装箱码头,开辟客货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航线,形成高效便捷的集疏运体系。以八所港为门户,向南推动临港产业园不断壮大,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向北高水平更新改造滨海片区,大力发展商务办公、航运服务、涉海金融贸易、旅游消费、生活配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一体两翼”港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东方机场建设,为机场在“十四五”中后期顺利开工创造有利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机场建设运营,建设辐射全国、畅达全球的国际货运枢纽机场。高标准打造临空产业园区,高效率集聚要素资源,提高全球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依托机场、港口“双港驱动”,全方位联动“海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今后5年,东方市委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琼岛西南部区域经济中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健全“链长制”,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亩产效益高、税收贡献多、低能耗、生态效益好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投资比重,全面提升落地率、开工竣工率。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走在全省前列。优化提升优势产业,围绕“高附加值+低环境负荷”,高效配置能耗指标,优化存量、用好增量、放大变量,推动石化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结合、产业耦合、低碳协同循环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相关产业。培育新兴海洋产业,规划建设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数字服务贸易、软件和信息技术、跨境数据处理等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东方、智慧东方。
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创建,重点推进俄贤岭、花梨谷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金月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把旅游驿站打造成为环岛旅游公路上耀眼的珍珠。深度挖掘琼西中学等红色资源,努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胜地;优化提质白查村船型屋等黎族文化特色,积极发展美丽乡村旅游,提供差异化黎苗文化旅游体验。大力发展黎锦产业,将“东方黎锦”打造为自贸港的文化名片。建设国际汽车赛事平台和汽车主题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市。高标准布局建设文旅消费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做优文化广场、万达广场等特色商圈,打造琼岛西南部旅游消费中心。
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构建“5+N”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区。大力发展特色水产种苗、深海网箱养殖,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争创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市。用好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政策,建设南繁水产等种质资源创新研发平台、种业成果转化与展示基地,打造种业创新高地。高标准建设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建立完善“空水公铁”高效衔接、海陆空快速转运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国际商贸物流体系。打造国际冷链物流枢纽,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供应链物流、大宗资源型物流交易、化工仓储物流、集装箱拆拼箱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专业服务、航运服务、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琼岛西南部交通物流中心。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今后5年,东方市委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有效衔接作为底线目标,保持帮扶政策的连续性,推动特惠性、短期性政策向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发现并识别监测对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安排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等方式,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把产业兴旺作为根本支撑,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行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火龙果、芒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一批椰级乡村旅游点和共享农庄,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片区。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或产业联盟,探索组建市属乡村振兴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把生态宜居作为发展基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规划建设更多美丽乡村,打造国际滨海公园城市的美丽会客厅。推进公共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工作,解决好畜禽散养、墓葬散乱等顽疾,使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把生活富裕作为中心任务,培育壮大一批劳务团队,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大力提高工资性收入。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涉农补助、补贴、奖补等资金,切实保障转移性收入。健全灵活多样、联系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把治理有效作为重要保障,建设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
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今后5年,东方市委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塑造国际滨海公园城市新风貌,打造滨海城市带西岸明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现代化城市。积极融入滨海城市带发展,加强与周边市县合作联动、空间协调,强化资源配置、高端产业引领、开放门户等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推进滨海片区城市更新改造,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桥头堡、自贸港引领示范区。高质量高品质规划建设城市公园体系,逐步贯通城市水系,打造城市立体水系,把东方建设成为“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的公园城市。全面提高综合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合理布局建设农贸市场、停车场、社区服务站等基础设施,补齐防洪排涝、地下管网等短板。实施交通强市战略,持续推动大通道、大枢纽、大港口建设,实施铁路、机场、公路、港口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加强燃气管网建设,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争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
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人口规模达到30万。推动农村人口逐步向中心城镇集聚,实现城乡一体化。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力争2023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大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卫生乡镇创建,力争2024年底通过评估验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今后5年,东方市委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幸福河湖建设,加强红树林、岸滩、海湾、河口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促进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优良天数稳步提升。促进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聚焦农村环境短板,全面完成污水治理,开展黄土裸露集中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持续加强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湾长制、林长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林业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禁塑、装配式建筑等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先导性项目。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森林碳汇、农业碳汇、海洋蓝碳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实施路径,完成省下达的碳排放指标,争做“双碳”优等生。坚决把好产业项目入口关,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系统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园区资源循环利用,依托石化、发电项目率先开展碳捕集技术应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
人民群众更加幸福
今后5年,东方市委将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自贸港建设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繁荣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大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力度,推动黎苗文化、感恩文化、黄花梨文化等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文化广场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推进东方教育振兴,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培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高质多元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引进国际学校,重视专门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推进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织密市、镇、村公共卫生防护网。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和医疗健康集团建设,力争使东方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特色化中医药事业和多样化健康产业,规划建设中医理疗、温泉养生、森林旅游、气候治疗等旅游康养示范项目,建设健康养老基地和医养结合示范城市。
积极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让群众有更多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认真落实新的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滨海片区棚户区改造、十所村整体搬迁安置项目,大力推进以安居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稳定粮食蔬菜安全生产,多措并举保供稳价。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方,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健全扫黑除恶斗争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等各类违法犯罪,持续开展禁毒大会战,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设立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完成社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建设。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建第十二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本版策划/刘龙撰稿/方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