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都有类似尴尬:惠企政策出台不少,但企业看不懂、难操作,导致好事办不好、好政策落空。
眼下,许多地方都在推行“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所谓“免申即享”,是指通过部门联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免于申报,直接享受优惠政策,资金直达奖补对象,做到应享尽享、应兑尽兑。
在该政策执行过程中,宜都市把专业政策文件“翻译”成企业看得懂的指南,多让政策找企业,少让企业找政策。同时,以“数字宜都”建设为契机,搭建市场主体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清单精准推送,政策资金有效直达。
2021年7月以来,宜都累计为131家企业兑现“免申即享”政策资金7188万元。
43项政策清单化
打开手机,登录“宜都市市场主体服务云平台”,多项惠企政策清单一目了然。“企业适用哪些政策,可直接对号入座。”湖北天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徐继平感叹,以前可没这么方便。
“过去,我们也出台了许多好政策,但由于操作性不强,企业看不懂,又没时间去研究,只好作罢。”宜都市发改局副局长、营商办负责人吴玲说。
宜都市财政局副局长曹海涛介绍,以往企业申报兑现奖励资金时,要先向对口行业主管部门咨询政策,再填表、准备全套资料,报送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报政府签批后,政府转给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审核后再提交政府。
资金批复后,财政部门又要先将资金打到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再拨付给企业。“一条龙”下来,表格要盖四五个章,时间至少花十天半个月。环节多,时间长,跑手续又耗精力,遇到奖励资金比较少的情况,更如同“鸡肋”。不少企业反映:有没有简单易行的办法?
2021年上半年,宜都市召集发改、财政、经商、科技等相关部门集中商讨解决办法。经多方讨论,大家意见一致:“要让政策找企业,不让企业找政策。企业专心做经营、抢订单、搞科研,政府一门心思做好服务。”
宜都梳理各级涉企政策322项后,首批推出43项六大类“免申即享”惠企利民政策清单,将专业政策做成便企指南。
一分一厘全兑现
“你看,资金到账后,政府部门还有短信提醒。”徐继平指着手机屏幕说:“兑现免申即享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第四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奖励5万元”。
“5万元相当于50万元订单产生的纯利润。”黄俊杰说,真金白银的奖金,每一分钱我们都十分珍惜,将全部用于公司的科研经费。
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每笔资金都不可或缺。“政策规定该给企业兑现的钱,一分一厘都要兑现到位。”宜都市财政局副局长曹海涛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宜都市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清单》中看到,清单分外贸发展类、资本市场类、转型升级类、科技创新类、品牌创优类、社会保障类六大类,每一大类除政策依据外,还有“具体内容”一栏。
其中,“外贸出口存量奖励”的具体内容写道:对本年度出口超过50万美元的企业进行奖励,奖励基数为本年度出口额。自营出口企业按照每出口1美元,在上级财政奖励0.003元人民币基础上,本级财政奖励0.003元人民币。“外贸出口增量奖励”的具体内容则是:在上级财政奖励0.01元人民币基础上,本级财政奖励0.02元人民币。记者注意到,奖励资金的单位分别精确到“分”和“厘”。
资金一分一厘全兑现,时间一分一秒不浪费。曹海涛告诉记者,宜都整合湖北省、宜昌市政策,本地配套3000万奖励资金;细化奖励标准,动态对接政策,3个工作日兑现资金。“文件一到位,就视同资金到位,先行把资金拔付给企业。”
去年下半年,东阳光集团获省级创新药资金奖励,宜都市财政局收到奖励文件后,仅用2个工作日,就将3000万元奖金打到东阳光公司的账户上。
“免申即享”扩面
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经过半年多探索实践,宜都最大限度减审批、减环节、减时限,基本形成“部门直接认定、政府审批、财政直接兑付”的资金直达模式。
怎样实现资金兑现精准推送,部门协同无缝对接?宜都以“数字宜都”建设为契机,建设市场主体服务平台,吸纳33个政府部门、539家“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35255家市场主体入驻平台,线上推出惠企政策板块,通过电脑端、移动端、手机短信等方式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现政策清单统一发布,做到奖励资金拨付一批、告知一批、公开一批。
“本月,我们将再出台一批政策清单。”曹海涛告诉记者,这批清单将推动“免申即享”从惠企向惠民领域延伸,其中包括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临时价格补贴、稳岗补贴等。
据介绍,根据政策,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孤儿、建档立卡脱贫户等重点救助对象,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出院时实行一站式结算,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合规住院医疗费用无须再申报;医保、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系统会自动甄别,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时直接按相关政策予以救助。(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李广操 朱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