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以公共艺术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将艺术融入城市生活和社会

时间:2022-01-20 08:50:47来源:南方日报

1月16日,在南海区千灯湖活水公园里,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惊艳开幕,22件体现“共生”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展列其中,为市民献上艺术盛宴。该展期持续至4月16日。

公共艺术不仅是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改变生活的一种途径。发挥艺术的公共,有助于推动艺术与自然、城市、乡村、社区、公众之间互动融合。

2020年初,以“拓展的剧场”为题,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成功举办,通过跨媒介、跨形态的综合艺术呈现,拓展了艺术边界,将艺术融入城市生活和社会,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这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位于城市核心地带的公共艺术展,展览规模大、格调高,营造出人的气氛。

年来,随着环境和景观美学的勃兴,城市艺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南海区也以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为开端,通过打造“人文南海”品牌,提升城市人文品质,为营造宜商宜居、宜业宜游的南海贡献文化力量,也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积蓄能量。

一座工业城市的美学盛宴

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开幕当天,千灯湖活水公园,安迪·莱提宁、崔译、段俊豪等25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优秀中青年艺术家行走其中。他们以南海千灯湖公园为背景与载体,创作了22件具有当代语境、南海元素和精神内核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吸引市民打卡驻足。

一片湖面上,一只巨大的金黄衡鸟“停”在水面露出的金字塔尖之上,随风摆动。这是艺术家童昆鸟的作品《飞不走的鸟》。“它本是候鸟,但由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变成了留鸟。正如千灯湖公园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也是难得一遇的感受自然的好去处,人们在此安居乐业。”童昆鸟介绍。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公共艺术作品就是城市美学品质塑造的实践哲学。“些年来,中国许多城市或者乡野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项目,一方面与艺术组织者希望打破中心城市的僵化模式,寻找新的艺术发生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区域的文化艺术生态的拓展有关。南海公共艺术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诞生。”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本届展会策展人胡斌表示,本次展览作品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都希望与在地景观和社区环境共生共长,从而形成流动又趋向多元的新生态。

胡斌介绍,本届南海公共艺术展力图在第一届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新型公共艺术的“共生”概念。“伴随着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催生出数量众多的作为城市景观和娱乐消费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它们对于社会日常生活是一种强制的固化介入,而并不能真正与广大公众的切实诉求以及生活方式融合共生。”他认为,展览所在地千灯湖活水公园作为一个新型城市景观,已经在人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关系上建立了某种融洽的交互方式,成为南海、桂城市民休闲不可或缺的场所,而不是奇观化的吸引眼球的拼装组合之所。

的确如此。1999年7月,千灯湖首期建设正式动工。经过4期工程的不断完善,如今千灯湖已成为佛山迎接八方宾客的“城市客厅”,向人们展示生态、产业、城市共融的美好面貌。在千灯湖办展也让外界看到了南海这样一座工业城市的美学转型。

“随便一拍就是唯美艺术照!”“这些作品真是让人脑洞大开。”行走在公园,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这22件作品展现出四大特点:强调材料和形态的生态化,强调龙舟、剪纸等南海当地的民风民俗,强调跟南海新兴产业的融合以及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比如,艺术家崔译将佛山传统文化中龙舟和剪纸的视觉造型与城市改造所遗留的回收钢筋结合,其作品《日光·依江傍海》呈现工业和自然的转换关系;艺术家蚁潮的作品《海·纳》,运用水的化学式H2O形式设计作品造型,传达对“水”的敬畏与崇拜,并以铝材与陶艺为载体,体现了作品的在地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也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重要的基因和精神力量。”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表示,希望通过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将其与南海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让群众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也希望通过公共艺术的创新发展带动整个城市的活力,从而提升南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活力新南海的文艺范儿

人生活在城市,人和城市融合在一起,公共艺术让人与城市充满情趣和活力。

南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南海要全面打造品质彰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要提升文化服务品质,引导建设一批“小、精、美、特”的新型文化空间,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让城市更有底蕴、更加灵动。

为此,本次展览所在地桂城也发出了“在城市游山玩水,在公园工作生活”的口号。年来,桂城按照“两核一轴一带一片区”的空间建设格局,全力构建“四湖三山、一环两带、点网密布”的公园体系,着力推动“金融+科创+文创”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桂城已建成大小公园180个、慢行系统60多公里、绿道120多公里。不久前,桂城街道还获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园城市典范”。

从建设环千灯湖、映月湖、怡海湖、文翰湖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区”,到举办千灯湖音乐节、夜间城市定向、国际户外影像嘉年华、公共艺术展、露营文化节等体现公园生活文化的品牌活动,到发展玉器、电竞、汽车、影视文化、美食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项目,再到健全涵盖各类文化场馆、流动展览空间、艺术剧场、展演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体系。桂城就是南海以文化赋能产业、文化增色城建、文化涵养精神、文化串联城旅的最好样本。

“文化是精髓和灵魂。”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余辉表示,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选在桂城举行,这是对艺术作品融入公共空间、融入市民生活的有益探索,希望通过城市内涵提升和城市空间重塑,实现“公园+”的无限可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质的配套,不断增添城市活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城市的涵养与气质对每一个生活其间的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桂城,南海的文艺气质也在各个镇街体现着:九江的桥古村里,古祠老榕,潺潺流水;西樵山上文创书院再次起航,石器故事源远流长;里水的贤鲁岛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开起了民宿……

南海的文艺气质日益浓厚,南海居民也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年来,南海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有为馆、建川博物馆综合体等高水体育艺术场馆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社区体育公园、智慧图书馆遍布镇街村居。

在此基础上,南海两会还提出,要高水规划建设“七湖两湾一站一园”重点区域,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带动南海全区城市品质整体提升。“七湖”各具特色,分别为桂城的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西樵的听音湖,丹灶的仙湖,狮山的博爱湖,里水的里湖,它们也是南海最具文艺气质的地方。

公共艺术展开幕当天,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摄影大赛也同步启动,鼓励市民用镜头捕捉南海温情、和谐、活力、幸福的城市质感,诠释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新形象、新气质。

城市品质提升的“储能器”

追求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公共艺术的一个任务,是发掘潜藏于观者心中的审美意识与精神渴望,让艺术回归原本的美好状态。南海举办公共艺术展正是为了让艺术融入城市生活,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美学品质。

2021年,南海大地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战,大沥河西沿江片区、西樵联新工业区、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佛山西站核心片区、桂城洲工业园等关键节点征地拆迁取得重要突破。

先破后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之后,南海将呈现一个怎样的城市形态?

答案逐渐显现。1月14日,大沥镇举行桥下空间集中整治暨美化工程启动仪式,决定对28个高架桥下空间点进行统一整治和管理,真正将桥下空间建设成为惠民工程。其中,广佛江珠高速大沥段横江桥下将建成面积约32200㎡的网球主题公园,设置网球场、共享篮球场、乐活跑道等运动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横江桥下网球主题公园是大沥第一次创新引进社会力量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也可能是全省第一个在桥下以网球为主题的公园。而大沥决心对“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进行景观提升,也源于群众对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美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公共艺术、文体项目是城市发展走向美学时代的重要载体,它可以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满足人民群众艺术审美和创新需求,也激发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和社区。

当前,南海区作为佛山市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积极抢抓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机遇,致力于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广佛同城先行区、人文生态宜居区。类似大沥这样的改变还在南海不断发生着。

“文化艺术、文体项目已成为民众的刚需,成为南海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标配。”梁惠颜认为,新时代要求城市发展不仅要满足群众的物质生活,更要满足市民的文化追求与精神寄托,公共艺术、文体事业与城市发展、空间生产、艺术创造、社会资产、持续发展等命题相关,是融合艺术创造、科技制造、人文关怀为一体的新形态。(●肖莎莎赵进)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