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撂荒,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复耕复种既是遏止耕地撂荒现象的有力抓手,也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的有效保障。
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零容忍”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依法从严打击违法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去年以来,惠州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全市共完成撂荒耕地复耕面积4.3万亩,其中15亩以上连片撂荒复耕面积3.6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1.6万亩撂荒耕地复耕任务,让撂荒地重新成为致富田,“唤醒”耕地资源新活力。
散田聚规模▶▷强化土地流转实现合理分配
“这些大棚里种的是西瓜,另外这边还要种香蕉,可都比水稻产值高!”在惠城区水口街道三联村陂头村小组,村民张英华指着面前130多亩新平整的耕地,热情地介绍家乡农业的新变化,他之前操心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2017年,上任租地企业离开后,村里的这片130多亩农田又重新分配到了每家村民手中,“那之后农田就开始丢荒,毕竟种地的人太少了。”张英华说,这些年,水口街道有许多工厂招工,村里年轻劳动力大多选择出去打工,看着肥沃的土地一年接一年撂荒,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去年上半年,街道和村委关注到这片年久荒废的农田,并着手重新组织村民整合土地流转出租,热心的张英华也积极参与进来,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地上门动员。
组织村民大会、土地整片挂网出租、企业上门洽谈……不到半年时间,陂头村的荒地顺利出租。如今,近100亩的西瓜种植大棚建设完成,瓜苗茁壮成长,“农田不荒废,土地有租收,两全其美!”张英华高兴地说。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加速外流,农田撂荒成为各地农村的普遍现状。而加强土地流转,把零散的土地规模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是解决耕地撂荒的有效途径。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
“我市高度重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骆悦介绍,惠州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土地流转、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向规模经营理念和机械化要效益。
在复耕撂荒地过程中,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惠州各地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大户经营或由村集体直接经营,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农户”等方式,实现合股联营。
比如,在博罗县石湾镇黄西村,300亩的荒地由农业龙头企业惠州伴永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开垦,通过农机操作整理、完善灌溉渠道等措施,将小块、荒废的荒地,整理成规模连片、宜机易耕的水稻基地;基地还与当地学校开展了“春秧学农知”的春耕课外体验活动,发挥农业多功能性,进一步提升农田生产综合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荒地变富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复耕复种
临近西枝江的马安镇新楼村,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眼下,村里连片种植的玉米进入了采收期。
“上周刚刚采收了40亩玉米,亩产约2000斤,每斤可卖到2元,有得赚!”基地负责人李工对冬季这造玉米收成较为满意,这几天,他又忙着指挥拖拉机收割玉米秸秆,“秸秆可以当做家畜饲料,很多养殖企业都需要,也能卖一笔钱。”
同样为这造玉米收获感到高兴的,还有新楼村的村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企业有收成,村民就有得赚,“这片地通过整合流转给农业企业,村民每亩可以收租1400元。”
实际上,新楼村的这片耕地此前撂荒了快2年时间,“那时杂草丛生,长得比人还高。”新楼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晓阳说,农田撂荒不仅浪费了耕地资源,还导致乡村风貌被破坏,“丢荒的农田里既有杂草,还有被随意丢弃的垃圾、废物等。”
陈晓阳告诉记者,耕地此前由一家蔬菜种植企业租用,主要种植供港蔬菜。不过,由于市场变化,企业经营效益不高,在2018年便转租给现在的这家农业企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企业迟迟没有投入种植,农田便开始撂荒。
去年6月,镇村两级积极动员企业尽快投产。很快,新楼村170多亩荒废的耕地重新活跃起忙碌的身影,集中开展整地开荒、起垄复垦,并选择适宜于冬季生长的玉米作为主栽品种。
如今,几个月过去,一大片整齐的玉米进入了采收期,颗颗饱满的玉米苞摇摇欲坠。玉米田旁边,一根根钢筋铁柱耸立,这里正在建设大型农业种植网棚,未来将成为新楼村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一处亮丽风景线。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盘活撂荒土地资源。”骆悦表示。据了解,为有效督促全市各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惠州市成立了乡村振兴巡查组,派驻各县区开展巡查督导,把撂荒复耕工作纳入巡查重点工作。
同时,惠州还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下力气,并出台水稻种植大户补贴方案,由市、县两级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对早、晚造水稻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奖补100元;各县(区)出台了复耕补贴工作方案,通过补贴政策,减轻复耕负担,提高复耕种粮积极性,促进撂荒耕地复耕。
三年攻坚战▶▷消灭具备复耕条件的撂荒地
近年来,惠州在推动解决“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上一直在努力,除了积极动员农民、企业和合作社开展各类特色种植、流转土地以外,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丰富和完善耕地基础设施,让农业种植更加便捷和高效。
日前,在横沥镇翟村的农田中,施工队抢抓天气晴好时间,对农田水渠进行砌筑整修,现场钩机、铲车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介绍,此次横沥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15个行政村,建设规模为1.9万亩。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修筑渠道和平整农田为主要内容,其中,水渠修筑总长达6万多米。
“这两年,包括惠州在内的许多粤东地区持续旱情,没用灌溉水源,是许多农田撂荒的原因之一。”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周永剑介绍,高标农田建设核心就是水渠改造升级,“传统农耕生产用水为农民自发挖掘的土沟水渠,引水不方便,水还容易下渗到土地中,或者发生漫灌和水淹现象。”
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水渠的左右两侧和底部均采用砖块和水泥砌制,可有效解决农耕用水难题,这种水渠被形象地称为“三面光”工程。
周永剑介绍,通过项目建设,惠州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7以上,防灾减灾能力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保障粮食稳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有效遏制了农田撂荒现象发生。
据统计,在2013—2020年期间,惠州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总资金约26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97个,累计建成高标农田面积120.39万亩。
“多措并举、分类施策,力争3年全面消灭全市具备复耕条件的撂荒耕地。”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已经出台的《惠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方案》,明确各县区各年度目标任务,实施分片区包干、网格化责任、动态化管理,制定撂荒耕地复耕线路图、时间表,复耕一片核销一片。
该负责人表示,惠州还计划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工作纳入粮食生产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实行党政同责,强化行政手段,市、县、镇、村四级联合作战,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挂图作战,打赢消灭撂荒耕地的攻坚战。(●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