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推动大湾区融合“提速” 携手港澳加速打造五个联通

时间:2022-02-22 08:09:45来源:南方日报

珠江潮涌,湾区奋发。

虎年开工首日,广州南沙绣满春色。产业园区车水马龙,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公园广场游人如织,政企合力鼓足干劲。南沙创享湾,这个被定位为港澳青年湾区创新创业和交流交往的新台,正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三大台之一,被赋予了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南沙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与港澳合作走深走实,门户枢纽功能日益增强。

走进是岭南:这里有着海低岭、岭南水乡的自然基质,也有珠三角产业门类丰富、毗邻港澳的先发优势;走出是世界:这里有着开放的基因与改革的动力,也有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台的底气与决心。

在走进与走出之间,南沙以粤港澳合作深化促大湾区融合“提速”。虎啸湾区,南沙奋进。

携手港澳

南沙加速打造五个联通

“大湾区各地的优势,成就了今天的晶科电子。”晶科电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肖国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这样说。晶科电子诞生于香港科技园,成长于广州南沙。落户南沙时,霍英东基金投资1000万元建造实验室,在晶科电子研发芯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广州完备的产业链,晶科电子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和导入应用端。

晶科电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整合了从LED芯片到封装、模组、车灯总成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晶科电子的成长历程,诠释了大湾区选择南沙的理由,这里是内陆与海洋、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窗口,也是粤港澳合作的早期发起者。

广州一路向海,将城市建成区推向珠江入海口,实现了从滨江城市到滨海之都的历史跨越。在时代大潮中,南沙走到了发展前沿。从设立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到获批国家新区,挂牌自贸试验片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单设南沙专节。南沙在市、省乃至国家战略大局中地位不断提升,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新格局。

21世纪初,面对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的龙穴岛,南沙港人喊出了“就算脱几层皮、掉几斤肉,也要抢时间建成南沙港区”的口号。这里不仅一直有岭南人创业的激情、拼劲,带有珠三角产业、文化发展体系的南沙,还与国际化的港澳相遇,在融合共生中高速发展。

1999年,广州市政府、霍英东基金会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南沙资讯科技园。2007年,南沙引入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将其定位为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的科研成果转化台,并相继引入资讯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合作台,经过20年的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基地”“广州市首批国际科技孵化基地培育单位”“广东省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称号。

去年8月,中国香港运动员李慧诗在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争夺赛中夺得铜牌。她的成功,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贡献的科技力量。年来,香港科技大学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助力香港自行车队提升成绩,其中的大量运算是在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广州中心进行的。广州超算中心面向港澳的服务,则主要是由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来负责。

如今,这里已为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在内的200余个港澳及海外科研用户团队提供超过2亿核时的超算服务。

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以5个“联通”概括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南沙与港澳加快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科技人才‘智联通’、产业协同‘链联通’和交往交融‘心联通’。”2021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131.61亿元,较2017年年均增速8.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较2017年年均增速17.7%;外贸进出口总值2600亿元,较2017年年均增速7.4%;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个,累计223个,较2017年增加124个;新设企业约8万家,累计登记企业约26.48万家,较2017年增加约21.2万家。

服务湾区

南沙加速迈向功能中心

过去,为了给电子产品寻找更加高效耐用的电子元器件,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需要经过虎门大桥,驱车1.5小时去深圳,如今乘坐高铁21分钟就能从南沙庆盛到深圳福田。

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南沙加快建设服务大湾区的区域交通中心,“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以轨道交通为例,广深港高铁南沙庆盛站35分钟直达香港西九龙;全国最快地铁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160公里的时速,实现南沙30分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的目标;南沙港铁路建成通车,作为珠三角西部重要的货运通道,打通了海铁公联运“最后一公里”……南沙作为“轨道上的大湾区”核心位置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从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加速迈向大湾区交通中心,进而协同带动大湾区功能中心、服务中心建设是南沙的新目标。

南沙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桂建文介绍,南沙将按照“强外联、衔中心、优内畅、筑枢纽”的思路,构建以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为骨干,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多层次交通网络为依托的综合交通体系。例如强化与湾区东岸城市快速直连。加快建设深茂铁路、中南虎城际等高铁、城际,实现30分钟直连深圳、东莞,推动南沙成为广深双城联动的桥头堡;建设地铁22号线东延线(至深圳光明城),填补南沙与深圳城市轨道空白。

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在利用国家战略中如何塑造自身发展优势,“全面”二字尤为重要。魏敏这样分析“全面”二字的南沙答案: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建设服务大湾区的区域交通中心,“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聚焦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的示范基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聚焦科技人才“智联通”,强化与港澳联合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聚焦产业协同“链联通”,加快打造大湾区现代产业新高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交往交融“心联通”,加快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民生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从南沙搭船到香港只需1小时,距离中山眼科中心也只有不到1小时。这对我们做眼科药物研发和实验都非常重要。政府的服务也非常专业及时,在落地建设和上市审批过程中,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和支持我们。”长期从事药物研发的李氏大药厂首席运营官戴向荣,谈起南沙的政策优势时深有体会。

目前,已落户港澳企业3000家,涵盖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累计培育上市公司11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市级“两高四新”企业112家。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园区加快建设。

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谢晓晖告诉笔者,未来将更加注重四链融合互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融合贯通资金链,精准配套政策链,全面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一是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做大战略新兴产业,三是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谢晓晖说。

面向世界

打造国际合作战略

“我们作为一家拥有港澳背景的工程咨询公司,可以说是南沙区港澳人才职称评价政策的最大受惠者。”来自香港的华众联创工程顾问三地联营事务所工程师闫澍博士告诉笔者,以往港澳工程师难以获得内地评定的职称,就业执业时只能充当“打工仔”的角色。“而南沙一站式服务台启用,对在内地执业的港澳工程师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在粤港澳大湾区迈向世界级一流湾区的征程上,广州被赋予了驱动、引领、辐射带动的重要使命。参与湾区竞争合作,打造世界级湾区。南沙聚焦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的示范基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

大湾区具有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三种货的特点,规则衔接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南沙不断提升与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努力把制度之异变为制度之利。南沙在全国率先出台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设立首个大湾区职称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台,构建全面开放的大湾区职称评价体系。

在南沙创享湾,这种合作机制更显成效。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首批聘任了16名香港委员和10名内地委员,为粤港深度合作搭建桥梁、建言献策。同时,已经有18个香港工商界专业机构,入驻了位于南沙创享湾的咨询委员会服务中心,形成香港工商协会集聚效应。

作为专责于粤港深度合作园开发开放和建设管理的高层次决策咨询机构,咨询委员会采取接香港的运作模式,无偿聘任来自内地和香港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其他人士,致力于建立广州南沙与香港各界沟通对话、联系互动、交流合作的常态机制,成为粤港全面合作的“思想库”“参谋部”和“超级联系人”。

在咨委会的助力下,南沙与港方有效联动,港式国际化社区、港人子弟学校、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

紧扣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使命,南沙把引领服务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为首要目标,构建起全方位、一站式港澳青年工作体系。

南沙团区委副书记闪文介绍,通过搭建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等多个交流台,发挥涵盖153个港澳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累计促成超过5.2万名港澳青年在南沙交流交往、交心交融。

走进是岭南,走出是世界。

开放合作,是过去岭南长期繁荣的关键,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势。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机遇,未来南沙将进一步打造成为“湾区之心”,做实半小时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湾区交通中心,做强以航运枢纽、现代金融、科创产业为特色的湾区功能中心,做优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服务中心,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撰文:柳时强)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