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推动“人才倍增”工程落地落实 加强“引育用留”以“大胸怀”聚天下英才

时间:2022-04-14 10:48:21来源:江门日报

《清华大学与新会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澳门城市大学与新会区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新会区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华南农业大学与新会区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4月12日,一系列协议进行“云签约”,助力新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倍增”工程。以此为契机,新会将进一步整合各类社会实践基地、人才供给基地力量,建立更具活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探索更富成效的育才强才办法,营造更接地气的人才成长环境,打造“悦远来”的人才新生态,努力打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学型城市”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加强“引育用留”以“大胸怀”聚天下英才

目前,新会区有博士43人、硕士495人,技能人才约8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约2.6万人次。同时,拥有国家级科研台1家(美达锦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创新台10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家,博士工作站8家,数量居全市前列。每年,新会安排人才发展资金6000多万元,目前,全区共建有23个人才驿站和人才服务驿站。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新会区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力度。如今,在系列人才合作协议的加持下,新会区人才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未来,新会区将以“大胸怀”聚天下英才,对标先进地区,出台更开放灵活的“引育用留”人才政策,持续关注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强医兴教”计划、“百名博士引进工程”等行动计划,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新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根据有关规划,新会区将以“一园三中心”建设为抓手,以重点产业为导向,培育一批战略产业发展急需的产业工程师,“十四五”期间新增产业工程师不少于2000人;完善“1+2+N”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产教联盟作用,推动“双元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拓展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培育“葵乡工匠”,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增技能人才不少于15000人;引进、培育高端农业科创团队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全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深入实施“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建立乡村工匠职称评价体系,到2025年全区农村人才总量达2万人;强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强师工程”,加强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到2025年新增教育人才不少于1000人;大力培育医疗卫生人才,实施新会籍在读医学生定向委培,探索“医共体”“县聘乡用”管理,推行区直和基层医疗单位“双交流”培养,到2025年新增医疗卫生人才不少于550人。

搭建“多元台”

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成功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落户,13个“双碳”产业项目签约;新会创新走廊提质发展,扬航电商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中集智库三期投入使用,全区共建成省级技术中心15家、省工程中心86家;

全力推进博士后科研台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8家,在站博士后16人;

创建大湾区职业教育综合试验区,建成新会技师学院新校区、广州华商学院新会校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新会校区、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

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成功落户,产业带动人才集聚……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更好地引才聚才育才,建好用好人才发展台非常重要。年来,新会区致力于搭建更优人才发展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系列人才合作协议签订,就印证了新会区助力人才发展的决心。未来,新会区将大力推动产学研创新发展、技术转化应用和人才定向培养,真正做到爱人才、容人才。

搭建一流科创载体。加快建设“双碳”实验室,支持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加快建成,继续举办技能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助力企业创新台高质量发展。

搭建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台。立足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建设,鼓励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柔引才,全程跟进、定向服务中创新航、美达锦纶等重大项目的顶尖人才、团队,及时兑现各项补贴,通过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安身立命的台。

搭建职业教育台。深度融入大湾区职业教育综合试验区建设,根据新会不同园区发展需求,鼓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园区技校”,提高园区企业劳动者技能水

释放“虹吸效应”

狠下功夫优服务留住人才

聚才引才之后,关键还要留住人才。在优化人才服务方面,新会区狠下功夫。

新会区在全市首创人才管家制度,打造“人才驿站+人才系统+人才管家+葵乡人才卡”四位一体葵乡人才服务体系,出台“六个一”服务实施办法,开发智慧人才系统,建好人才公寓。目前,新会区已高标准建成全省首个高铁站内人才驿站等4个人才驿站和19个涵盖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服务驿站。

下一步,新会区将继续全力营造最优人才环境。

一方面,加速构建与湾区核心城市“半小时高铁、一小时汽车”同城生活圈,推进“城市客厅”建设,加快新会中医院新院、枢纽新城小学等一批优质公共配套建设,发展科研、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营造最优人才环境,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

另一方面,立足高素质人才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新会区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服务,健全“人才驿站+人才系统+人才管家”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丰富“葵乡人才卡”内涵,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及时协调解决人才遇到的困难。此外,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台,建成区级和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体系。(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