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之际,清远北江河畔百花吐蕊。漫步清远,街道整洁、绿树成荫,人们出行有序……
近期,一份喜讯传到清远。中央文明办通报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清远在全国97个地级以上提名城市中排名第九,在广东省8个地级提名城市中排名第一。
地处粤北、建市于1988年的清远,是一座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尤其是近年来,清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进一步擦亮,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清远提出,紧紧围绕“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核心要义,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党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完善文明创建长效常态机制,把清远打造为一座有温度的文明城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强化价值引领
培育文明风尚
“人好、心好,必须为他们点赞!”3月中旬,清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清远市2021年第四季度“清远好人”的名单,黎少飞等33人上榜。这份名单在清远各地、各行各业引发热议,群众纷纷在线上为这些“好人”点赞。
“此举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清远市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的‘凡人善举’,充分发挥身边好人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清远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这也是清远市强化价值引领、积极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清远建立各类先进典型的推荐、宣传和关爱机制,选树各级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1648人。每年举办时代新人与先进模范现场交流、基层巡演等活动,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向窗外抛物……”为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深入推进礼仪之城建设,清远广泛倡导三个“文明十二条”,推动《清远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落地,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市民遵德守礼、文明礼让蔚然成风。
在做实“里子”之外,清远还注重扮靓“面子”,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在清远的主次干道、社区小区等地,一批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景观小品陆续亮相,文明“元素”随处可见。此外,还发掘“禾雀花”“凤凰”“龙舟”等清远特色文化符号,让文明氛围愈加浓厚。
注重志愿服务
打造品牌项目
“您好,我们是网格员,请问您家里人都接种新冠疫苗了吗?第三针疫苗都打了没有?”“接种疫苗除了可以保护自己,也能间接保护家人。”近期,在清远市各大社区、村组、楼盘、企业,志愿者们敲响居民家门,挨家挨户询问、逐户逐人登记、一字一句答疑。
为全力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清远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面开展“敲门行动”,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力量,严格按照网格化划分的责任区域,全面迅速走村入户,逐一上门进行宣传,做到“每户必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清远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后印发了《清远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清远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实施方案》《清远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全市建成1316个中心(所、站),阵地实现100%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运用文明实践小程序,形成线上点、派、接、评单运行模式。2021年,清远全市3119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等工作任务,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5341场,打造了“大榕树下的小讲堂”“逢8出发”等品牌项目。
与此同时,清远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成立志愿服务队伍2682支,常态组织开展13类志愿活动,推出服务项目989项,常态化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党团先行”、志愿服务进乡村、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志愿服务之城”。
如今,在清远街头巷尾、农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红马甲”穿梭忙碌的身影,他们为交通安全、疫情防控、森林防火、乡村振兴等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清远广袤大地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创建文明校园
提升城市内涵
2021年11月,一场主题为“童心向党·劳动创造幸福”的中小学生劳动成果展在清远市新北江小学举行。活动展示了包括微课堂作品、绘本设计、教育读本、歌曲(编曲)等在内的1.4万多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作品,还有红色故事演讲视频、原创童谣、“红领巾看百年”观后感、“永远跟党走”微电影(微视频)等。
这是清远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的缩影。清远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前置工作,坚持高位推进,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路径,逐步构建具有清远特色的工作模式。
走进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的清新区第一小学,绿树成荫,校道整洁,书声朗朗,蕴含“立德、启智、健体、尚美、爱劳”5种美德的卡通形象“本真娃”随处可见。“学校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本真’文化渗透校园、浸润师生。”该校负责人表示。
清远持续擦亮文明校园品牌,制定清远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清远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管理办法,细化文明校园“六好一特色”建设标准。打造了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自强致远”德育文化、清城区凤鸣小学“以礼养德特色育人”礼仪文化、清新区第一小学“本真教育”等特色品牌,形成“校校有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良好局面。
精准施策之下,清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2017年在全省率先拿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牌子,曾连续两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测评在全国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四、在广东省排名第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清远通过举办诗歌节、书香节、礼仪文化节、“诚信清远”等系列活动,打造清远特有的“诗书礼信”(即打造诗歌之城、打造书香之城、打造礼仪之城、打造诚信之城)品牌活动,提升城市的文明内涵,让市民在实践、感知和领悟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在打造诚信之城方面,启动诚信红黑榜发布暨“信得过清远”诚信建设系列活动,以“共守信用”“以诚为本”等为主题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为建设诚信清远、文明清远夯实了社会基础。
凡人善举
“中国好人”傅继成:
无偿供养
村中老人17载
2021年5月,来自清远市的傅继成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傅继成是英德市东华镇文南村大坪村小组村民小组长,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多年来,傅继成始终用大爱传递正能量,供养着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傅永楼及其年幼的女儿。直至2019年年底老人离世。他供养老人长达17年,还将其女供读到研究生毕业。
文南村是一个人口大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达70多户,其中,大坪村小组有5户。平时,傅继成会走访困难家庭,跟他们聊家常,嘘寒问暖,帮助他们减轻家庭的劳力负担,尽可能维持好他们家庭的生产和生活。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家里的田地大多是由中老年人耕作,农忙时期哪户家庭需要帮助,我都会尽我所能。”傅继成说。2002年,傅继成发现同村的老人傅永楼年事已高,基本失去劳动能力,生产生活难以为继,且其女儿年幼尚无劳动能力,无法履行赡养义务,傅永楼一家陷入困境。
“他是上世纪40年代为逃避战乱,从顺德来到我们村的,在这里没有一个亲人。”村委干部正在讨论如何安置傅永楼老人时,傅继成第一时间站出来说:“把老人接到我家,我来负责他的衣食起居。”
2019年,傅永楼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傅继成便将老人送到当地卫生院接受治疗,并主动承担起老人的一切治疗费用。平日,傅继成一家在农闲之余就会前往卫生院看望老人,询问老人病情,并替老人翻身擦背熬粥喂食,直至2019年底老人离世。“这些年来我们早已把他当作父亲一样照顾。”傅继成说。
此外,在供养傅永楼期间,傅继成如对待自己女儿一般照料傅永楼女儿的生活,资助其读书,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在傅继成的正确引导下,傅永楼女儿完成了本科、研究生的学业,目前就职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名知识型人才。
文明微光
清远“城市公共书房”成为
广东首个岭南书院
打造“文化客厅”
与“城市名片”
走进清远市清城区江滨公园,顺着一条约200米左右的小桥,就来到了江心岛。岛上行人三三两两,其中几栋风格独特的建筑尤为显眼,这里是清远的“城市公共书房”,是清远的悦读岛、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美好生活涵养基地。2021年,江心岛书院成功升级为广东首个岭南书院,更好涵养城市文明,助推清远精神文明建设。
8年前的江心岛还是一片荒岛。江心岛在北江市区段江心,由天然的河沙冲积而成。全岛的总面积40000平方米,与城市隔了半条江的距离。2013年,清远市承办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将原本杂草、芦苇丛生的荒岛打造成集廊桥、园林、步道于一体的观光景点。
2017年,清远市委、市政府通过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方式,把江心岛打造成为公共文化供给平台、市民就近做公益的平台,以满足市民对文化的多元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9年7月,江心岛成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成为集悦读岛、公益岛、文艺岛、诗歌岛、思想岛、生态岛于一身的“文化客厅”。
2021年,清远市率先探索城市公共书院发展路径,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运营模式,聚集公共文化资源,打造公共文化供给平台。江心岛上的岛上书院正式更名为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成为广东省首个岭南书院。
“终于找到一个看书的好地方了,环境非常棒。”市民张小姐对岭南书院赞不绝口。目前,岭南书院年均开展国学公益课、大咖领读会、诗歌雅集、朗诵之夜、艺术沙龙等200场公共文化活动。书院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多元的“悦读”形式为手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融入清远特色文化元素,建设水清岸绿碧道,打造为清远的网红打卡地、“文化客厅”和“城市名片”。( 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通讯员王艺嫦陈莉)